4月23日上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黔东南州“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组走进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为当地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

在石桥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大家早早赶来,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宣讲。两位宣讲员——州委宣讲团成员、州委党校宣讲组织教研处处长廖婕和黎平县水务局派驻肇兴村第一书记徐信基,采取“一人讲理论,一人讲实践”的形式展开宣讲,深入浅出、声情并茂,以“小故事”演绎“大道理”,以“小视角”剖析“大主题”。
“总书记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群众的基本生活,当总书记下车往寨门方向走时,看到我们的农田,总书记亲切地问,乡亲们的粮食够不够吃;当总书记走到侗品源合作社时,详细了解了村民的收入情况;当总书记与游客互动交谈时,亲切地号召大家多来玩几天……”

宣讲中,作为亲历者、见证者的徐信基用质朴的话语,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与肇兴侗寨村民共商乡村振兴方案的场景,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黔东南人民的深切关怀,对黔东南发展的殷切期望。同时,徐信基还结合肇兴侗寨实际,说做法、讲经验,为石桥村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非遗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廖婕则围绕“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的重大政治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深入、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贵州发展的重大意义。

宣讲时,两位宣讲人基于石桥村的实际,以“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展现“大情怀”,通过“你问我答”的思想交锋,让村民们对宣讲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石桥村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因其传承千年的古法造纸技艺闻名。2006年,石桥古法造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石桥村围绕古纸制作技艺,创建了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展示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石桥村古纸户不断探索创新,不仅开发了古籍修复用纸、皮纸书画纸、花草纸等多种新产品,还衍生出灯笼、纸帽、纸扇、书签等一系列工艺品,产品远销国内外。

王启辉是石桥村古法造纸产业带头人之一,他的“伍生手造工坊”仅2024年订单总额就达60余万元,而这些订单一般会分散到村里的古纸户手中共同合作完成,如今,已形成了一条“公司+工坊+造纸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总书记提出要‘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使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发扬古纸技艺的决心。接下来,我们将和村里更多古纸户达成合作,形成合力,延伸古法造纸产业链条,开发更多文创产品,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让传统技艺既守得住根,又能闯出新天地!”王启辉自信满满地说。

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社员、村民张月秀也倍感振奋,“听完今天的宣讲,我这心里头热乎乎的。推进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我们妇女也要出力,让这门技艺焕发新生,让姐妹们在乡村振兴路上撑起半边天!”如今,石桥全村开设古纸合作社和个人工坊达12家,古纸户总数达50余户200余人,年产值超过800万元,大家靠自己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在互动环节,村民们积极提问发言,宣讲人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出发,耐心解答,给出了不少实用的建议。此次“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让石桥村的村民们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
石桥村第一书记陈扬说:“石桥村将会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围绕古法造纸产业,开发特色文创,拓展非遗研学、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优化旅游服务设施与品质。通过整合生态环境、民族风情、非遗等资源,以‘非遗+文旅’模式驱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通讯员 聂蕾 刘汉钦 吴庭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一审 李丽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