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2年那会儿,延安城里头可真是热闹非凡,大伙儿都聚在一起,庆祝一位大将军的大日子,他结婚了!这可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转折点。
客人走后,就剩下这位将军和新娘姜平两个人时,他却默默地坐在凳子上,身体像被钉住了一样,半天没吭声。
姜平轻声细语地问他,声音里带点不解,可他就是不吭声。他俩就这么耗着,一直到大半夜。姜平心里越琢磨越来火,最后忍不住,带着哭音问他:
“要是你根本看不上我,那当初为啥要跟我领证呢?”
不对不对,你搞错我的意思了。我其实……就是担心会把你吓到……
那么,这位大将军到底是谁呀?为啥他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把新娘给“晾”在一边呢?
【新婚之夜的奇怪举动】
这位大将军其实是开国功臣贺炳炎。1941年的时候,贺炳炎被调回了延安,进了中央党校深造。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碰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姜平。
姜平是个医护人员,长得好看,干活也利索,身边总有不少追求她的人。她年纪轻轻的,不仅外貌出众,工作上也十分出色。
这天,贺炳炎感觉身体不太对劲,就去找了姜平给他瞧瞧病。他们边看病边聊着天,有一句没一句的,就这么认识了。
跟姜平打交道多了,贺炳炎心里头对她的感觉越来越重。不过,这喜欢里头夹杂着不少自我琢磨和犹豫,让他有点不敢往前迈。
他心里挺纠结的,特别想跟姜平好好聊聊心里话,但一想到自己没了右臂,心里就打怵,不敢那么随便就开口。
有时候命运就是那么玄乎,在茫茫人海里,偏偏贺炳炎让姜平心里老是惦记着。姜平也琢磨出了贺炳炎那点小心思,干脆就大胆地往前凑,最后他俩终于明白了对方的心。
1942年,在延安,他们俩办了个朴素的婚礼。新婚那晚,按理说该是喜气洋洋的,结果却闹出了个小意外,害得姜平眼泪直掉,心里挺不是滋味。
这天晚上,贺炳炎送完客人回到屋里,他没搭理姜平,直接默默地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啥话也没说。
姜平琢磨着老公忙了一整天,肯定是累了得歇歇,就小声问了他一句:
是不是感觉疲倦了?要不咱们先歇会儿吧?
但贺炳炎还是一动不动,就那么愣坐着,姜平心想可能是老公没留意到自己说话,于是她又扯着嗓子问了一遍:
“咱要不歇会儿?你咋想的?”
姜平压根儿没想到,她问来问去,丈夫就是不开口说一句话。她心里头那个纳闷儿啊,真是搞不懂,明明丈夫耳朵没聋,听见了她问话,咋就非得憋着不吭声呢。
时间悄悄溜走,屋里的感觉慢慢变得沉闷又别扭,他俩就一直这么耗到了大半夜。姜平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问:
你是不是对我没啥感觉?要是真不喜欢我,当初为啥还要跟我结婚呢?
这时,贺炳炎赶紧插话,他急着澄清:“你冤枉我了,我……我并非那个意思,我只是想说……”
姜平瞧见他终于开了口,就紧接着问:“你这是啥意思?哪有新婚当晚就把老婆晾在一边的道理?”
我就是怕,自个儿会让你吃惊......
说完,贺炳炎微微叹了口气,把上衣给解了下来,姜平一看,顿时惊得差点没喘上气来。
贺炳炎以前打仗时受过好多伤,右臂都没了,身上还留下了十多道疤痕。正因为这样,他怕自己这一身的吓人伤痕会吓着姜平。
没想到,姜平非但没嫌弃,反而满眼都是心疼和钦佩。她温柔地用手触碰着丈夫身上的伤痕,眼泪又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她心里头觉得,这些疤痕就是她老公给党、给国家、给老百姓拼命干活的证明,是他最牛的骄傲和奖章。她咋可能会嫌弃呢?
相反,她打定了主意,要和贺炳炎一起走完下半辈子。
【贺龙麾下的“贺小龙”】
贺炳炎性子直,爱管闲事,一碰到不公平的事,立马就站出来,动手就干,连那些当地的富家子弟都躲着他点,怕摊上这个“难缠的主儿”。
1928年那会儿,贺炳炎瞧见他老爹贺学文一身军装,成了红军的一员,心里头也痒痒的,想着要去当兵。
虽然他年纪还小,个子连马背都够不着,可他心里那股子热情却一点没少,铁了心要去报名当兵。
战友们好心劝他,可他就是不听,硬是要守在阵地上,一副非要完成任务不可的样子。没办法,战友们只能把他的父亲贺学文给请来了。
不过,就算老爸怎么劝,贺炳炎就是铁了心,他紧紧抱着路边的大树,说啥也不放开。
就在两边僵持不下,这“持久战”眼看没个结果的时候,贺龙听到了消息赶了过来。他乐呵呵地拍了拍贺炳炎的脑袋,开玩笑说:
小家伙,瞧你这瘦巴巴的样子,没想到劲儿还挺大的嘛。
贺炳炎干脆来了个绝招,往地上一躺,放开嗓子大哭起来,那架势是非要达到目的不可。等贺龙弄明白事情经过后,咧嘴一笑,说:
好了,好了,就答应他吧,安排他去宣传队负责拎糨糊桶算了。
贺炳炎靠着那股啥都不怕的冲劲,顺利迈进了军营的门槛。
贺炳炎在红军里可是个响当当的武将,他小时候有幸到武当山学艺,一开始是学的剑法。但练着练着,他觉得舞剑不够带劲,于是就转而研习起了玄妙的刀法。
贺炳炎个子虽矮,但要对付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兵,单挑起来也完全没问题。
有一次,贺炳炎跟一名士兵较上劲,要比试摔跤。那士兵比贺炳炎高出一个头呢,旁边看着的人都暗暗替贺炳炎担心。
贺炳炎不慌不忙,一个快步就往前冲,脑袋一顶对手的肚子,两只手紧紧抱住对方的腿,动作连贯极了,一下子就把对手稳稳当当地摔倒在地,周围的人都鼓起掌来,喝彩声一片。
1930年7月份,贺龙带着队伍在湖北潜江的浩子口,跟国民党军队打了一场硬仗。为了快点结束战斗,贺龙把红六师也叫了过来帮忙。结果,国民党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逃跑。
打完仗以后,大家发现贺炳炎没影儿了!贺龙心里咯噔一下,马上跟警卫连长说:
赶紧的,多安排点人手去找找,这小子打仗打上瘾了,说不定混进前线部队里头了。
贺龙的话还真灵验了,贺炳炎路过战场那会儿,瞅见战士们喊着往敌军里冲,他心里直痒痒,也想上去干一架。
不过,贺炳炎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传达指令,所以他硬压下心头的冲动,随手捡了几个手榴弹就赶紧往回走了。
没想到刚下坡没多久,就迎面碰上了几十个敌人,好在他们慌慌张张的,没空注意他,因此他没被发现。
贺炳炎悄悄躲在树后面,瞅见敌人正往芦苇荡那边窜,他心里琢磨:芦苇荡那地方大得很,一旦钻进去,可就不好抓了。
接着,他二话不说,直接从树丛里窜了出来,大喊一句:“放下枪,饶你们一命!”敌人被这猛然响起的声音吓得屁滚尿流,全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贺炳炎瞅准时机,大声吆喝起来:“快把枪都搁到田埂上!”这时候,敌人才突然明白过来,贺炳炎这是在故意吓唬人呢。
有个敌人刚打算掏枪回击,结果被贺炳炎迅速出手,一枪给解决了。剩下的敌人一看这情形,吓得全都撒腿就跑。
贺炳炎一把掏出腰上的手榴弹,用力扔向敌人那边。剩下的几个人,眼瞅着同伴被炸得血肉模糊,吓得魂飞魄散,直接趴到了地上,身子僵硬得一动不敢动,最后只能老老实实举手投降。
就这样,贺炳炎一个人就抓到了47个敌人。可接下来,怎么把这么多俘虏带回营地,却成了个大麻烦。
这时候,贺炳炎脑子一转,突然想起了老战士们以前是怎么让敌人失去斗志的招儿。他学着贺龙平时说话的样子,大声朝那些俘虏嚷嚷起来:
蒋军的弟兄们,我明白,你们里头不少人都是被逼着来当兵的,大家伙儿都不容易……
这一方法确实挺管用,在押送的路上,那些俘虏都老老实实,一点没敢捣乱。贺龙听到这事儿后,直夸奖说:“你小子,行!真够厉害的!”
之后,在洪湖军校学习那会儿,贺炳炎领头保护着湘鄂西的重要指挥部门。
装备不够用时,他二话不说,直接把枪给了其他战友,自己呢,抄起炊事班的菜刀,就带着大家往战场上冲。
他动作迅速,几下子就把想要靠近的敌人给砍翻了,随后他抄起敌人的枪,一顿猛扫,最终把敌人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走了。因为这事儿,贺炳炎得了个“贺小龙”的外号。
【不用敬礼的军长】
1935年6月份,中堡那场伏击战里,贺炳炎和余秋里一起努力,硬是把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锋给打退了。
后来,在板栗园那场激烈的战斗里,他把国民党第八十五师给彻底打败了,因为这,大家都叫他“孤胆英雄”。
在一场打仗的时候,贺炳炎骑着刚抓来的马从城里往外撤,等数人数的时候,他发现少了一个战士。
于是,他立马跃上马背,朝城里头赶去。到了城里,一眼就瞧见那人正在一个摊子上买东西呢。贺炳炎啥也没说,直接上去就把那人拎起来,往马背上一放,接着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马儿就撒开蹄子,载着他们冲出城门,飞奔而去。
看到这一幕,敌军都冲上来想挡住他。不过贺炳炎骑着快马,大刀挥舞得虎虎生风,简直就像活生生的古代勇士赵子龙一样,无人能挡,他硬是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一场面,让红军战士们从心底里更加佩服贺炳炎的勇猛,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新外号,叫做“红军中的赵子龙”。
贺炳炎这辈子,全在战场上打拼,勇猛得很。他受了不少伤,但每次都能咬牙挺住,接着干。
有一次战斗特别惨烈,他的右臂直接被炸得只剩点儿皮吊着了。
贺彪医生瞧见伤口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情况糟糕透了,得赶紧把那条腿截了才行。
不过,那边的医疗设施真是太差劲了,连个像样的手术刀都翻不出来。贺彪翻箱倒柜,最后只翻腾出一把木工锯子来凑数。
情况更糟了,因为没有麻药,手术这可咋做呢?这时候,有人出了个主意,说用吗啡来代替。但贺龙立马就问:“吗啡用了会不会有啥不好的影响啊?”
知道吗啡对脑子有伤害,而且用多了会上瘾,贺炳炎慢慢从昏迷里醒过来,使出了浑身的劲儿,开口道:
关二爷都能忍着痛刮骨疗伤,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哪能轻易用吗啡呢。我不需要那玩意儿。
贺彪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手里就拿着那把破旧的木工钢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咬咬牙开始了这个不容易的手术。
贺炳炎疼得实在受不了,好几次都晕了过去,但他一直硬撑着,愣是没哼出一声。
手术后,贺炳炎瞅着自个儿那空空的袖子,心里头别提多难过和沮丧了。他实在憋不住,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朝着贺龙问道:
老板,您看我现在还能像以前那样冲锋陷阵不?
贺龙瞅着他,眼眶里泪水打转,可说话的声音却异常坚定:“
没问题,左手也一样能骑马、发号施令。有了贺龙的打气,贺炳炎慢慢从低谷中振作起来,再次冲到前线去指挥打仗了。
实际上,贺龙私下里留下了贺炳炎右臂的两块骨头。他把这些骨头装在一个小袋子里,时刻带在身边。每次战斗休息的时候,他就会掏出这个小袋子,跟战士们讲起:
这就是贺炳炎的硬气,共产党人的骨气也在于此!
1945年那会儿,贺炳炎见到毛主席,立马用左手给敬了个端端正正的军礼。毛主席见状,赶紧就回应道:
"你身为独臂将军,以后这种敬礼就免了吧!"
【结语】
贺炳炎这辈子,就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打过无数仗,立下不少大功,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站出来,带着队伍打赢一场又一场。
他拥有的那份坚持和不屈,让人深刻体会到一名真正共产党员如铁一般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