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谷雨,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密码与传统智慧。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谷雨的到来,奏响了万物生长的蓬勃乐章。

在这特殊的时节,老祖宗留下了“1不收,2不去,3不打,4不晚”的生活讲究,其中蕴含着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深入探究,为生活添几分健康保障。
1不收:不急收冬衣
虽然谷雨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冷空气的余威仍在,昼夜温差较大,“倒春寒”时有发生。民间常说“谷雨寒死老鼠”,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时期天气的多变。
此时,若过早收起冬衣,一旦气温骤降,身体来不及适应,就容易受寒感冒,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暖。
因此,将冬衣再多留一段时间,遵循“春捂”原则,根据天气变化,灵活增减衣物,给身体一个平稳过渡的时间,抵御季节交替时的健康风险 。

2不去:不去潮湿之地、不去人多拥挤场所
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环境变得潮湿。像河边、池塘边、地下室等潮湿的地方,不仅容易滋生细菌、霉菌,还会加重人体的湿气。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湿邪容易侵入人体,导致关节疼痛、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因此,要尽量避免前往潮湿之地,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
同时,谷雨时节,也是各种病菌子活跃的时期,人多拥挤的场所,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传播疾病。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应减少前往商场、影院、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如需前往,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3不打:不打骂孩子、不与人争执打斗
谷雨时节,肝气正旺,情绪容易波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打骂孩子。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较为敏感脆弱,过度的打骂,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从中医角度来看,大怒伤肝,频繁动怒还会导致肝火上炎,出现头痛、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人争执打斗。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应冷静处理,以和为贵,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避免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他人,也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4不晚:不晚睡、不晚起
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也应顺应天时,调整作息。夜晚是身体休息和修复的时间,晚睡会打乱生物钟,影响肝脏的排毒和气血的运行,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皮肤变差等问题。
因此,要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早起可以更好地迎接,清晨的阳光和清新空气,促进阳气的升发,提高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早上6 - 7点起床较为适宜,起床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晨练,如散步、拉伸等,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 。

谷雨时节,这些“1不收,2不去,3不打,4不晚”的生活小贴士,看似琐碎,却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和生活哲学。遵循这些传统习俗,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以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迎接夏天的到来,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