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场门口有一对联,上联:“早来晚来早晚都来”,下联更为绝妙

春引百花竟放 2025-01-26 13:16:48

【前言】

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论题。在平和县那个不太起眼的火葬场里,有一副普普通通的对联,为这座小城注入了些许关于生命的感悟。而这,便是李德明以及他的对联所带来的故事。

【正文】

李德明是平和县火葬场的经理,四十多岁的他对文艺充满热爱,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爱好者。

李德明打小就练习书法,上高中的时候,在县里已经算是有点儿名气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讲,李德明文采好,诗词方面也很精通,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不过呢,他家境不太好,高中毕业后,李德明只得放弃继续求学,去了当地的火葬场上班。

其实啊,李德明觉得火葬场这活儿普普通通,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他的心里头啊,始终装着诗书画作。下班以后,他老是独自坐在桌旁,练起书法来。偶尔呢,他还会拿出笔墨,写上一首词或者一段文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李德明四十岁的时候,县里换了个新领导,规定各单位门口得挂上标语。李德明瞧了瞧那破旧的火葬场,琢磨了一番后,提议说:“要不咱挂副对联吧,再配上我的书法,多少能有点看头。”领导思索了一下,笑着回应:“你这想法挺好,就按你说的办。”

李德明正迷茫着呢,忽然瞧见庙里有一棵古树。古树上紧紧缠着一根青藤,在微风里缓缓晃动着。这下子,李德明一下子想明白了,生命不就跟这青藤和古树一样嘛,彼此之间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得互相依靠着才行。

李德明下定决心,要创作出能展现生命真谛的对联,就算是在那小小的火葬场门口,也得给来来往往的人带来一些启迪。

李德明拿起笔就写下了:“山若无古树,青藤无所依,世间从来不存在树独倚青藤的情况。”这两句话乍一看挺普通,可实际上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番理解呢——生和死,你和我,都得彼此依靠,这样才能寻得生命的价值所在。

李德明满心期盼着,亲自把那字迹工整的对联,挂到了火葬场大门前的砖壁上。

第二天,李德明跟往常一样到火葬场上班。他走到门前时,特别惊喜地看到,好多路过的人都在这儿停下脚步,观赏他的对联,还有人对着那面墙拍照留作纪念呢。李德明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他的对联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李经理,您写的这对联太有意思啦,一下就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呢!”一位路过的村民讲道。李德明微笑着向对方表示感谢。其实呢,他那点儿细微的用心,已然浸润到了别人的心里,这可是他没料到的。

打那时候开始,李德明那火葬场不大的门口,变成了众人停留的所在。村里的人、从远处赶来的路人,就连办丧事的生者,都会在这儿歇脚,去体悟那两行质朴文字当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就这么着,李德明写的对联一下子在整个平和县火了起来。大伙都争着到火葬场门口拍照留念,还把照片传到了网上。没过多长时间,县里下了通知,让全县的火葬场都向李德明学习,贴上“生命启迪对联”。这样一来,李德明的对联迅速推广开来,不光在本地到处都是,还传到了旁边的县。

没过多会儿,李德明这名字就在各处都传开了,他就这么一下子出了名。不少喜欢文艺的人冲着他的名声找过来,想跟李德明请教一下创作对联的经验。李德明挺谦逊地表示,自己就是个认认真真干活的普通员工,就是恰好对文艺有点兴趣罢了。

一位经验丰富的书法家问李德明:“您的对联如此深得人心,那还有后续的内容吗?”李德明乐呵呵地回应:“只要意境够深刻,两句就能胜过一大堆篇章。”书法家听闻后,不住地称赞:李德明不光书法技艺精湛,更明白作品中蕴含意境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时光延续了一年有余,李德明的声名也慢慢淡去,所有的一切都重归安宁。他仍旧每日提笔挥毫,然而在某天,灵感突至,他接着又创作了一副对联。

这回,李德明写下:“来的人急急忙忙,走的人匆匆忙忙,到最后都成了尘土。”这两行字,讲出了生命的变幻不定以及最终结局的相同。李德明想要通过这个来鼓舞大家,得抓住时间,用心过好每一天。

新对联一亮相,又引发了一阵轰动。这下,李德明再度成了大家议论的中心人物。然而,他已然超脱于此,对名利早已不再挂心。李德明仅仅是以自己的方法,去领会生命的真谛,去剖析平凡日子里的那些细枝末节。

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生命思索者,也慢慢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李德明表示:“我期望大家在碰到我的文字之际,能够借此收获些许慰藉,得到一点思考。倘若我能给他人哪怕点亮一盏微小心灯,那我这辈子也就没啥遗憾了。”

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李德明的名声逐渐被人们淡忘,生活又回归到了平淡之中。然而,始终未变的是他每日提笔书写时的那份情愫。他会认认真真地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悟,哪怕仅仅是一首短小的词,他也会倾尽全力去创作。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走到李德明跟前,拽着他的手讲道:“叔叔,我长大后铁定要跟您一样,写出能给大伙带来温暖的语句。”李德明的眼中闪起了泪光。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一趟没白跑。

【结语】

李德明凭借一副普普通通的对联,照亮了这个小县城众多人的心灵。他使人们于平淡之中体悟到生命的意义,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优秀的文字理应如此,给每一个与之相遇的人带来温暖。就像李德明所写的:“来者急匆去者忙,最终皆化尘与土”。我们来得匆忙,也终会离开。是否曾用心打理过这短暂的一生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