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雍正南巡期间,京城传来八百里加急,刘墨林当即把信件拿给雍正。
雍正粗略看了一遍,眉宇间皱到一起,表情愤怒却又略带一些无奈。
身旁的李卫看了看信件,说了一句话:
年羹尧,把孙嘉诚给杀了。
要知道,孙嘉诚可是雍正派给年羹尧的,说是钦差大臣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年羹尧为何杀他,这不是在打四爷的脸吗?
有人说,孙嘉诚发现了年羹尧的贪污腐败的证据,事实真的如此吗?
01
话说,西北大捷后,年羹尧一时间风头无两。
大军回朝时,雍正给足了脸面,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目的为何啊?他在给年羹尧的信中说的一清二楚:
朕在北京等着你,为你庆功,做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给天下人看看。
朝堂百官被打脸,雍正脸上很有光,出来迎接时春风拂面,笑得像一朵菊花一样。
本以为幸福的日子能持续一段时间,可偏偏有几个不长眼的出来搞事情。
孙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
见到雍正弹劾三件事情,第一与上级打官司,第二张廷玉科考舞弊案,第三就是弹劾年羹尧。
弹劾他什么呢?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目无君王,三件事情皆是大罪。

雍正不知道年羹尧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想当年,他可是一人杀了江夏阵几百口,百万财富全被他拿走了。
对于皇帝而言,贪点钱不要紧,只要你能解决我的问题,其它问题都不是问题。
西北虽然大捷,可罗布藏丹增还没有被彻底铲除,年羹尧依然有用。
如果依了孙嘉诚处置年羹尧,谁来解决西北问题,靠文臣的嘴皮子吗?
眼看雍正不处置对方,孙嘉诚也急了,居然用“天道异象”来反驳。
说老天不下雨,就是因为年羹尧这个奸臣当道。
雍正再好的耐心也被他磨没了,你不是说你是忠臣、年羹尧是奸臣吗?那你去求雨吧!

“你不是说,天旱是因为年羹尧是奸臣吗?那好,你这个忠臣就到午门外,跪在太阳底下去求雨去。”
好巧不巧,孙嘉诚快要不行时天上下起大雨,雍正进退两难,只能让张廷玉去安抚孙嘉诚。
02
经过这件事,雍正看到孙嘉诚的确是个忠臣,决定给他分配一个任务。
那就是去西北推行新政——火耗归公。
某天,雍正把年羹尧叫到身边,问他身边缺不缺人。
年羹尧借坡下驴,把自己想举荐的人说了出来,但雍正一个都没答应。
随后,把孙嘉诚叫了过来,特意强调这是我给你找到“理财小能手”,定然能把西北军费问题理得一清二楚。
年羹尧想推脱,雍正哪里给他这个机会,直接拍板决定。

一计不成,年羹尧又想一计,本以为孙嘉诚会知难而退,谁知对方是个“头铁”的人。
“孙大人,到了西北,你的脾气要改一改,倘若违反了军令,年某是不讲情面的!”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改不了啦!只要按照朝廷的制度办事,年大将军又何必讲什么情面嘛?”
话既然说到这地方,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孙嘉诚走马上任,成了年羹尧的下属。
孙嘉诚到西北的任务是推行火耗归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雍正南巡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孙嘉诚在那儿(西北)推行火耗归公,竟然寸步难行,而且从年羹尧开始,就都跟他过不去,孙嘉诚的日子很难过啊。
很显然,在年大人的地盘上,孙嘉诚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
亦或者说,年羹尧也不想与这样的小人物计较,毕竟对方是皇帝的人。
可没过多久,他就把孙嘉诚给杀了,得知消息的雍正、李卫很惊讶。

也就出现了,开头提到的一幕。
不杀孙嘉诚,顶多是心烦,杀了孙嘉诚,事情就大条了。
年羹尧可是人精,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后果?定然知晓。
年大将军做事向来以“利己”为原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定然是有非杀不可的原因。
至于这个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孙嘉诚发现了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亦或者别人不敢说的事,他却秘密告诉雍正了。
这个秘密是什么呢?是贪污受贿,绝对不是。
年羹尧是什么地位,那可是陕西、甘肃、云南、四川的四省总督。
手里还握有十几万兵马,整个西北都是他一人节制,小小一个孙嘉诚根本不放在眼里。
随便他怎么折腾,查出来贪污受贿又能怎么样,这不过是公开的秘密。
所以孙嘉诚触犯的忌讳,应该是另有其事,这件事情可能就是“权力”。
03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雍正与老十四的对话:

我怎么能和年羹尧相比,人家吃饭叫传膳,睡女人叫翻牌子,就连他坐的地方,也是当年皇阿玛的御座......
你说这些话,这些话是从哪儿听来的......(这都是密折里的东西)
密折,哪里来的密折,很可能就是孙嘉诚给的。
老十四根本就没看密折,他所说的事情许多人都知道,但雍正很可能不知道。
没有人敢得罪年羹尧,根本无人敢把真相告诉雍正,他完全被蒙在鼓里。
偏偏孙嘉诚头铁,非得把窗户纸戳破,雍正才知晓年羹尧的野心。
《清实录》中,雍正帝给孙嘉诚的原型很高的评价: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言归正传,年羹尧有千般不好,雍正还是很器重他,这是为何?
老十四说过这样一句话,点名哥哥内心所想:
老四想利用年羹尧的西北大捷来压我们八王党……
的确如此,老四继位时身边根本无人可用,皇位岌岌可危。
唯有做出一两件长脸的事,他的皇位才能坐得稳,而这一切年羹尧都能给。
年羹尧贪污腐败,在西北结党营私,甚至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雍正这些都可以忍,毕竟除了年羹尧他无人可用,最起码信得过。
但,有一点是不能触碰的,那就是“夺权”。
八王议政前,八爷党与雍正虽有嫌隙,但兄弟并没反目。
八王逼宫之事发生后,雍正直接将八爷党铲除殆尽,可见“权力”是他的逆鳞。

年羹尧要钱他可以给钱,要人也可以给人,要权也可以给权,但你不能“夺权”。
不妨看看后期的年羹尧!
几乎把大清朝的军队培养成了自己的“私家军”,只听将令而不听军令,完全一副“听调不听宣”的姿态。
吃饭叫传膳,睡女人叫翻牌子,坐康熙的龙椅,显然是把自己当成了西北王。
巅峰时期的年羹尧,掌握着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只要他想,完全可以听调不听宣,学学康熙时期的王辅臣。
这是雍正绝对不能忍的。
雍正信任过年羹尧吗?并没有,在四川时派李卫、小翠去监督。
哪怕他在西北当大将军,雍正都安排了岳钟琪这一颗暗棋,年羹尧只要不过分,雍正都能接受。
奈何,他却想要夺走雍正最在意的东西——权力。
你不死,谁死!
年羹尧不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还记得给老四洗脚的一幕吗?
本来想要把洗脚水倒掉,结果犹豫了,犹豫后干脆就扔在那里。
可见他不想再当奴才,想当主子,但却又没有上位的果断与魄力。

孙嘉诚或许是发现了他的不忠之事,年羹尧怕被雍正清算,所以才杀了他,而非因贪污之事下的杀手。
经孙嘉诚一事,雍正也意识到再不处理年羹尧,就真的会出大问题了。
于是,趁着他去蒙古王爷那里享受温柔乡时,快速让岳兴阿取而代之,并命图里琛带着升职,将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雍正都不想杀年羹尧,要不然也不会贬而不杀。
只可惜,朝中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怕他的,群起而攻之,雍正不得不将其处死。

多年后,罗布藏丹增卷土重来,岳钟琪却不能为雍正分忧。
此时他感慨一声,要是年羹尧在多好!
总的来说,年羹尧哪怕态度端正一点,他都能辉煌整个雍正一朝,只可惜他的野心太大。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