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豆作为一个有机的农副产品,在中国占据着很大的市场,然而即便中国地大物博,对于大豆也需要进口来弥补空缺。
其实全世界都需要进口粮食,欧盟也是如此,24年欧盟进口大豆1095万吨,这个数字不多不少,但和中国进口数量天差地别。
这是因为什么?中国大豆又是多少的进口量?
欧盟24年进口大豆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大豆的需求也属实是不少。
大豆作为一个重要的农副产品,它可以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
就比如它的根上生长着大量的小根瘤,它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这时就有人想问了那这氮素有什么用呢?
那小编我在这里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氮素可以提高间套作物以及后茬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可以说氮素在生物种植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并且大豆还是重要的植物油料来源,在榨过油之后形成的豆粕还可以喂养畜牧业,是牛、羊等重要的食物来源。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豆的用处那么多,为什么欧盟里面有这么多国家,但是对大豆的进口仅仅只有1095万吨呢?
那我们就不得不说欧盟当地的政策了。
欧盟为了推动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大豆的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当地化肥的使用,这就符合了欧盟“绿色新政”以及“从农场到餐桌战略”的环保目标
并且其中的一些国家还鼓励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甚至是提供种植补贴,就比如法国。
并且加上最近闹得热火朝天的美国关税问题,美国开始加大的对其他国家的进口关税,这个行为给欧盟的大豆进口带来了冲击。
因为欧盟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家就是美国,美国现在搞这一出,让欧盟不得不抓紧填补国内大豆的空缺。
种种原因也就导致欧盟这些主要的成员国都开始完成对大豆的自给自足。
以及最近欧盟的经济持续低迷,但是大豆因为现实原因导致价格节节升高,并且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工业上。
这些国家都是把资金放在了汽车研发上面,对大豆的问题资金投入很低,农业成本持续升高,这也是欧洲进口大豆少的原因之一。
但是反观中国呢?
中国地大物博但也缺大豆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我们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几颗已经碳化的大豆颗粒,表明我们中国种植大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当时的大豆就已经作为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且逐渐用于制作豆豉以及酱油等发酵食品。
到了汉代推行了“代田法”大大推动了大豆的种植,随后唐宋时期,大豆的加工技术得到大大加强,“豆腐”也就是在唐代普及的。
19世纪末,中国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国以及出口国,主要是在东北出口,当时出口范围广泛,主要位于欧洲与日本。
但是随着近代的殖民扩张问题和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等等问题,导致我国的大豆生产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大豆的种植面积大幅度降低。
202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1.4万亿吨,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6%,但是大豆的产量却是2065万吨,同去年相比降低了0.9%。
别小看这0.9%,就是这0.9%造成了当时的大豆紧缺,于是我们的国家出手稳定市场,2024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1.05亿吨。
我们当地的产量才2065吨,进口却达到了1.05亿吨,可见中国大豆的紧缺。
中国也是主要从美国进口大豆,与欧盟一样,但是我们与欧盟进口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再加上中国与美国现在关系这么紧张,美国会不会从此中断对中国大豆的出口,如果真的中断了中国该怎么办,难道就从此不吃大豆了?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中国如何应对大豆短缺?
为什么中国对大豆的进口量相差这么大,一个1.05亿吨,一个1095万吨,这相差数十倍,这又是什么原因?
其实这就涉及到中国人口以及对大豆利用的上面了。
中国的人口现在还是比欧盟那些国家的人口多其次,我们对大豆的利用可比欧盟多多了。
自从唐朝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大豆做“豆腐”了,接着相继出现了一大豆为基础的食品,周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国家,大豆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但是现在美国现在突然发动了贸易战,那我们国家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们国家积极推进大豆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的提高,国家的计划是稳定大豆的种植面积1.6亿亩之上,并且提高大豆的单产,从跟本上解决大豆的生产问题。
同时中国不再依赖美国的进口,中国开始大量收购巴西的大豆,一口气就下单了近300万吨。巴西作为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农业大国,他的粮食产量就有3.3亿吨,仅仅是大豆就占了1.69亿吨,这完全能供应上中国的需求。
在此次贸易战之中,受伤的之后美国的农业,中国不可能会被美国扼住脖子,伊利诺伊州的豆农甚至说他们这个国家完蛋了!
在未来,相信中国可以通过技术自主、产能重构、需求替代等等方面进行破局,肯定是不可能再次依靠美国进行出口。
我们的中国农业科学家们也肯定不愿看到大豆卡中国脖子,肯定会加强对大豆的研究,研究怎么可以让大豆的产量增加,到了那时中国就可以实现大豆“自由”了。
结语
我们要通过大豆进口看本质,不能被美国卡脖子,中国积极应对问题,从政策上,科研上根本上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
与欧盟27个国家大豆进口量一比,就可以看出中国对于问题的处理态度,中国面对问题时,总是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并且积极积极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这就是中国与欧盟那些国家之间的差距。
信息来源
和讯网----中国大豆进口展望
观研报告网----202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32.1万吨 同比下降22.2%;出口量为6.9万吨 同比下降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