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医学界,余云岫此人一直饱受争议,原因很简单,只因他一方面顶着“废除中医第一人”的称号,另一方面却也在中医的学问里受益颇深,国人因此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吃着中医的饭砸着中医的锅,也有人说此举亦是时代的无奈...
1879年,余云岫出生于浙江镇海县的一户富裕家庭之中,在家族的帮助下,他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二十六岁那年更是获得了远赴日本留学的机会。
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腐朽落后的国内环境、先进发达的国外氛围让余云岫感到十分纠结,他不知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能一次次做出不同的尝试,先后尝试了三种学科,还是直到留学三年后,他这才总算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没错,正是学医!

这是包括鲁迅先生在内,很多有识之士最初的共同选择,无他,只一点,那就是能够治病救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听闻辛亥革命爆发,余云岫尚未完成学业便跟随一众留日医学生返回了国内,为革命党人提供医疗援助。
就这么无私奉献了数年,还是直到战后国内局势基本稳定,余云岫这才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

毕业后,他不忘初心,拒绝了日本当地医院的高薪聘请,立刻奔赴上海医院任职,而此时的他也彻底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不再盲目信任古典中医,反倒是倒向了西方现代医学。
其中缘由不难解释,一方面是日本医学界风向的熏陶,在上世纪初的日本,中医又或者是“汉医”不说是完全被淘汰,也基本沦为了“江湖骗子”般的地位。
另一方面,余云岫自己也进行了诸多试验,结果显而易见,在他看来中医的缺陷大致有以下几个,其一,缺乏临床试验,其二,经验主义盛行,其三,见效太慢,只适合小病、慢性病,受众面很窄。
为此,余云岫还特地撰写了一本《灵素商兑》,在书中详细批判了中医,甚至还呼吁废除中医治疗的诸多方法,为中国医学界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

闻听此言,国内舆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反对者的论点大致有二,第一,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的文化瑰宝,无论如何也不该轻易废除,第二,如果中医没有用,那古人生病又是怎样治好的呢?
怎么样听起来很有道理是吧?的确,彼时不少国人都针对这两件事大肆批评起了余云岫的观点,但实际上,这其中不少人都是跟风,根本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余云岫并不是打心底里的厌恶中医,他反倒比谁都更想证明中医的优越之处!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翻阅了大量的医术古籍,在这一过程中亦是证明了不少中医强于西医的地方。

例如发现“瘰疬与肺病同源说”,证实相关学科中国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还有那本《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同样算是为中医正名。
这也正是国人对余云岫此人感情复杂的原因所在,而在博主看来,他的矛盾行为也不难解释,只因他不倾向西医,也不倾向中医,帮里不帮亲,一心只向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