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和平解放的功臣,建国后提出回家务农,为何三年后却被枪毙?

正如历史说 2025-04-12 04:46:53

他是长春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建国后淡泊名利主动提出回家务农,哪成想短短三年之后便被判处死刑直接枪毙,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经历波折坎坷之人名叫邓士富。

出身贫苦家庭,广东梅县生人,战争年代毅然参军报国,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一生打过许多硬仗、恶仗,立下无数功劳,深受同僚们的尊敬,同时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

而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亦是成为了东北战场的胜负手之一,手握精锐的新七军,在战役前期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不过所幸,少数人的勇猛终究改变不了大势所趋,1948年10月,在东北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新七军所在的长春城已然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见此情形,身为东北剿总副司令的郑洞国无比纠结,他想投降却碍于名誉,想杀身成仁却舍不得性命。

这样的扭捏态度可把一众国民党将领急得够呛,只是碍于他的资历、地位没人敢直言劝告而已。

但邓士富却根本不管那些,为了城内百姓、将士们的性命,在一次会议上他直接呵斥起了郑洞国,大致意思就是让对方不要再犹豫了,突围已经不可能,中国人打中国人没必要死磕到底。

一听这话,以郑洞国为首的顽固派这才终于认命,这才促成了后续长春城的和平解放。

可以说,邓士富在这场危机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要知道,在长时间的围攻下,长春城内早已弹尽粮绝,老百姓们饥肠辘辘,国民党将士们筋疲力尽,而城外的解放军也是一样,没人愿意对同胞下死手,更不想看着无辜群众活活饿死。

要不是邓士富的直言不讳,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因此,在长春解放后,党中央和毛主席便决定嘉奖这位功臣,是执政还是领军都可以,一切全凭他的心情。

但出乎意料的是,面对唾手可得的前途,邓士富却婉言谢绝了,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提出了归隐山林,回到故乡种田养花的请求。

对此,组织上虽然觉得可惜,却碍于他的苦苦坚持,只能勉强答应。

本以为在这之后,邓士富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辈子无拘无束、平安顺遂,可结果却令人感到惋惜。

仅在三年后,也就是1952年,在奸佞小人的污蔑下,邓士富竟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还没等中央有所反应,便直接公审枪毙。

出身微末立志报国、战场之上弃暗投明、不贪权利卸甲归田,如此英雄豪杰最终却落得个含冤而死的下场,这般结局也当真是令人惋惜不已。

不过所幸,他的冤案仅仅持续了三十多年,1983年,在中央大力平反冤假错案的背景下,他的冤情总算平反昭雪,倘若邓士富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也定能够瞑目了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