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我军115师参谋长竟然离奇失踪,失踪前曾被彭老总点名批评,他到底去了哪里?
这位离奇失踪的将领名叫周昆,他的名号在当年可是响当当,一度被誉为“101”手下的三杆枪之一。
毕业于师范学校的他早在秋收起义之际便是工农革命军的一名班长,期间热爱学习的他更是深受毛主席的亲睐。

在此基础上,周昆的职位升的很快,靠着赫赫战功他一路从班长升到了师长,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被委以重任,按理来说,随着部队的缩编,很多师长都降成了团级干部,唯有他不然,竟直接成为了115师的参谋长,并很快参与指挥了大名鼎鼎的平型关战役。
如此履历,周昆的前途不可限量,建国后被评为大将军衔都毫不稀奇,可谁知就在半年之后,一场意外却改变了这一切。
1938年1月,为了应对日军的猛烈攻势,国民党方面当即在武汉召开了一场全国性的军事会议。
不但国民党的将领悉数参加,就连我党我军的干部也大多出席,例如周昆便是如此。
代表115师参加会议的他起初表现的很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可谁知就在会议后期,周昆不知是遭到了蛊惑,还是受到了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一改往日的坚定,刚一回到前线就向彭老总大吐苦水。
又是说组织上太过抠搜,什么待遇都不舍得给他们这些将领,又是介绍起了国民党那边的福利,言语中充满了羡慕。

对此,彭老总的脾气本就火爆,自然立刻予以批评,不仅是他,就连素来被誉为“和事佬”的左权同志都十分生气。
见此情形,周昆这才悻悻闭嘴,本以为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离开临汾根据地后,这位堂堂的参谋长竟然离奇失踪了!
当时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按照组织上的安排,周昆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去到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部领取总额六万法币的军饷,然后将这笔钱带回根据地。
几天后他也的确是去了,但他却没有亲自把钱带回来,而是委托警卫员把一个皮包送回了师部,送到了作战科科长王秉璋的手中。
见状,王秉璋顿感意外,一来是因为这笔钱应该由他亲自分配,自己的级别根本不够,二来则是数目的问题,本该是六万法币,如今包里却只有三万。

感到奇怪的王秉璋向包内看去,竟赫然看到了一张字条,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周昆带走了另外的三万块钱。
这可把王秉璋吓坏了,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周昆叛变了!
不敢耽搁,他立刻把情况汇报给了“101”,而“101”的反应也是一样,有愤怒有疑惑也有不可置信。
而接下来便是大范围的搜寻,115师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前去寻找,结果却都是无功而返,再加上后续战事吃紧,组织上也只好暂时放弃。

周昆的下落自此成为了悬案,直到今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不过猜想倒是有不少,有人说他投靠了国民党,有人说他投靠了日本人,还有人说他拿着钱隐姓埋名回到了老家,或是干脆去到了海外生活。

然而根据调查,这些情况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最有可能的情况其实是周昆在领取军饷之后发现了危险,可能是国民党方面想要杀人夺财,也可能是间谍、土匪盯上了他,这才把六万军饷一分为二,打算和警卫员兵分两路送回根据地。
而他失踪的原因亦是与此有关,面对敌人的围堵,寡不敌众不幸牺牲,遗体被扔到了大山深处,这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