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4版刊登了经过中央军委审批的《梁必业同志逝世》的讣告,文中历数了梁必业将军军旅生涯的详细任职情况。综观将军的一生,他的任职经历大多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有关,所以人民称他为“解放军政治名将”。

1916年3月7日,梁必业出生于著名的风景县城——江西吉安。小的时候,梁家非常穷苦,常年食不果腹。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梁必业深知生活的不易。见多了人间的苦难,改变不公就成了他的志向。
人生的前十几年,梁必业都是普通的农民儿子。直到秋收起义会师井冈山,梁必业的命运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随着星星之火,燎原了赣江两岸。红四军也来到了吉安附近,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怒潮汹涌澎湃。在运动中,梁必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历任儿童团长、少先队长等职务。在别人还在孜孜不倦读书,梁必业都已经是“红小鬼”了。

次年10月份,梁必业正式加入了红军,进入政治训练队学习。他运气不错,一进训练队,就碰见了著名的政工元帅——罗荣桓。
有一天,部队转移,梁必业掉了队。当梁必业赶到宿营地,军部已经开完了饭,菜也吃完了。细心的罗荣桓看见后,就连忙招呼:“小鬼,我这里有。来我这,我们一起吃。”梁必业不好意思,周围的同志都说:“罗政委喊你去,你就去吧。”
梁必业走到了桌子跟前,罗荣桓叫他吃菜。然而,梁必业还是很拘束,夹了一块辣椒就一溜烟跑掉了,罗荣桓喊都喊不回来。
这次邂逅,罗荣桓很欣赏梁必业,对这个淳朴的农家子弟顿生好感,并着力培养。1933年,经过短期培训,梁必业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干事。可以说,梁必业是罗荣桓在政治思想工作下的嫡系弟子。

几年以后,红军和国民党军缔结了协议,共同抗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梁必业也赶到了齐鲁大地,继续追随115师政委罗荣桓的步伐,先是转战河北的西部山区,后又来到了临沂等地。
在罗荣桓的带领下,梁必业扎实做好了师直属机关的工作,保证了大小战斗的胜利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同时,在革命工作中,梁必业个人能力也迅速提升,渐渐可以独当一面了。
解放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成立,此时的梁必业是第一师政委。等到了1948年11月,前身为第一师的第一纵队改编为第三十八军,梁必业成为这支劲旅的首任政委。在其任上,梁必业开展了整训工作,遴选出了213名英模代表。

在表彰大会上,梁必业号召全军所有官兵向英雄模范学习。一时间,立功创模蔚然成风,部队提高了极强的战斗力。当然,梁必业也和三十八军一起,从白山黑水,走到了天涯海角,建立了许多功勋。
比如说天津战役,攻坚部队就是三十八军。为了打好这关键的一仗,梁必业做好了鼓舞士气的准备,极大激发官兵的荣誉感。
新中国成立后,梁必业依旧从事政治工作,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回国后,梁必业于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动乱时期的1966年,梁必业受到了迫害。可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梁必业,哪里会怕,而是潜龙在渊。改革开放以后,梁必业重新复出,继续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

八十年代后期,梁必业逐渐退居二线,很少露面。2002年,86岁的梁必业老将军在北京逝世。
参考资料:
《“解放军政治名将:梁必业”》世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