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下的运动

良心者言一 2024-09-06 02:30:38

烈日炙烤下的运动

虽说处暑已过白露将至,秋天的到来却并未将炎热带走半点,开学一周来每天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近两日更是又攀升至35℃。教室内上课,如果不开空调,那一节课下来不知要出多少汗,更别说9:00以后的室外了。

国家提出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这是政策也是形势所迫,没有哪所学校敢轻易地“偷工减料”的,这其中的大课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两节课过后,我从办公室走向操场,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脸颊火辣辣的,这“秋老虎”的威力果然厉害呢!今年的天不知是怎么了,连续40个伏天的酷热已让人备受煎熬,进入秋天这么久了,日头竟然还是如此地毒。

看着操场上那些稚嫩的面孔满是汗水,一个个小脸蛋红扑扑的,嘴里呼呼地喘气,慢跑不到30米,就有一些孩子停下了开跑的步伐,3分钟不到便有不少掉了队的孩子在后面缓慢地走着,有一些边走还边摇晃,恍若醉酒了的样子。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少年,缘何如此慢的速度和仅有600米的距离竟然坚持不下来呢?

回想旧中国时代,中国人穿不暖、吃不饱,更别说营养了,所以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委实是名副其实的病态模样。那时(包括解放初期)的国人身体虽说瘦弱,但精神却是挺立的,敢于向强权说“不”,敢于向帝霸挑战并奋起反抗。那时身体瘦弱单薄的中国人民,不惧怕任何强者,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活得更有尊严,大多数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还记得鲁迅先生感叹: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正因为如此,鲁迅放弃学医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试图通过文字的“呐喊”来唤醒民众挺直脊梁做人,摆脱套在肉身和灵魂深处的枷锁。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鲁迅还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就是他认为的精神存在。

我们一些孩子之所以跑不动、不愿跑,而是缺少一种吃苦和坚持的精神。一个人是否强大与有尊严,和身体胖瘦无关,和年龄大小无关,和地位权势无关,只与精神有关。人的站立是精神的站立,跪着的人是精神的萎缩与丧失;人的站立也意味着国家、民族精神的站立。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身体都不能好好锻炼,又谈什么努力学习和经历种种挫折呢!人的一生成长本就是在磨砺中形成坚毅的品质和强大的内心的,小的时候就产生畏惧,不愿意“管住嘴、迈开腿”,怕吃锻炼的苦就不愿忍受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苦。其实与脑力和精神相比,出几身汗酸痛几天肢体的苦是最轻的了,与学习中忍受的脑力的消耗和精神上的折磨相比,真的是天差地别了。

看着那些三三两两在大部队后面缓慢移动的学生,我既心疼他们,又觉得悲哀,除了个别由于先天的身体疾病之外,大多数孩子还是家长在他们幼小的时候没有关心与留意,导致要么过度虚胖要么太过懒散,愈到后来愈难纠正过来了。真心希望那些“掉队”的孩子尽快赶上大部队,既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也有一个好的习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能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