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陕西省委找到曾志,向她传话:毛主席给你2个选择,你选一条

沛儿阅览趣事 2025-04-15 13:03:15

1973年在陕西工作的曾志同志,突然接到了陕西省委的通知,让她前往西安去见省委书记。接到通知后,曾志没有耽搁,她立刻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乘车来到了西安。

当曾志见到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后,李瑞山开门见山地说:“曾志同志,毛主席已经收到你的信。毛主席给你2个选择,1是留在西安,2是前往北京,你选一条。”

曾志到底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给她2个选择?曾志最后选择了哪个?

巾帼英杰

1911年曾志出生在湖南章宜县,原名曾昭学,是个性格开朗的辣妹子。父母希望她能够和男孩子一样刻苦学习,有所成就。在家庭的培养和支持下,曾昭学从小就开始读书识字。她也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很小就展现出刚毅坚强的性格。

曾昭学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3岁时她考入了衡阳省立师范学校。进入学校后曾昭学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一步步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随着对新思想的深入学习,曾昭学对封建礼教和剥削制度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因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曾昭学性格中的叛逆与坚强促使她作出了与旧社会决裂的选择,为了追求民主和自由,曾昭学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姻,成为一名彻底的革命者。为了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1926年,曾昭学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曾志,希望自己能为妇女争气,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曾志五官清秀,身材苗条,是当时湖南有名的美女,曾被誉为“潇湘美女”。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还特别有才气,更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1926年秋曾志报考了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讲习所接受全面的农民运动干部培养,学习到政治思想理论、军事技能和农村基层经验。

坎坷的感情之路

曾志从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就到湖南衡阳工作。在工作中她结识了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夏明震当时在衡阳担任组织部长,和曾志是上下级关系。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默契地配合工作到相知相许,爱情的种子在他们之间萌芽。

1927年曾志和夏明震就结婚了,婚后夫妻二人继续为革命工作。1927年年底时曾志和夏明震前往郴州开展地下工作。地下工作十分危险,经常会面临危急时刻,可是他们却一点都不害怕。1928年湖南起义时,曾志参与筹划和安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夏明震在组织农民暴动时,不幸遇难牺牲。曾志痛失爱人,她非常心痛,却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她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在红军的大家庭中,曾志很快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蔡协民。蔡协民处处关心曾志,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曾志很多帮助。共同的革命理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曾志生了3个孩子,由于革命工作需要,曾志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送给当地的老乡抚养。为了让全中国的孩子们都能幸福地和妈妈一起生活,曾志舍弃了自己的孩子。

曾志和蔡协民一同登上了井冈山,见到了毛主席。1934年时蔡协民在福建地区开展地下工作,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牺牲了。可惜苍天不肯随人愿,曾志在感情上再一次经历磨难。

毛主席的关怀

曾志早就听说过毛主席的许多事迹,她一直盼望能见到毛主席。当曾志在井冈山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她没有想到,毛主席竟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井冈山上的女兵很少,曾志在一众女兵中表现突出,犹如鹤立鸡群般存在。她的耿直率真的性格,也让毛主席特别喜欢。毛主席将曾志看成自己的妹妹一样,曾志也像对待自己的哥哥一样,拥护和爱戴毛主席。

最开始毛主席在党中央还没有决策权,曾志因为拥护毛主席,一度遭受打击。但无论别人如何看待毛主席,在曾志心中,毛主席永远都是最英明的领导者,最卓越的军事家,永远是曾志最可敬的大哥。

曾志和毛主席熟悉后,就常常称呼毛主席为“老毛”,毛主席对这个称呼也欣然接受。毛主席身边的人,只有3个人能叫他“老毛”,曾志就是其中的一个。由此看出毛主席和曾志关系十分亲近。曾志和贺子珍关系非常好,贺子珍怀孕时,由于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曾志便抽空帮忙照顾贺子珍。

曾志在福建工作时,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三位丈夫——陶铸。为了配合陶铸开展地下工作,曾志和陶铸以夫妻的名义开展活动。在共同的工作中,他们感情日渐深厚,最后结为认识伴侣。陶铸的关心和爱护,让曾志孤单的心有了停泊的港湾。

痛苦地煎熬

曾志跟随陶铸的脚步,从福建到湖北,从延安到沈阳。他们一同见证了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他们一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们有一个特别乖巧的女儿陶斯亮,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曾志没有和女儿分开,她终于目睹了女儿的成长历程。

特殊时期曾志和陶铸都曾被怀疑、被误解。面对组织上的多次调查,曾志从来不害怕。她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在为党工作,经受得起党的考验。无论面临怎样的调查,曾志始终相信党组织,相信自己的同志。

陶铸的身体不好,最终没能继续为革命工作,他抛下曾志,一个人先走了。在陶铸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志不能伴随他身边,她心里很难受。他们夫妻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里,一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却没有想到,在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却不能相互扶持。

1969年陶铸离开了人间,他的离去给曾志造成巨大的打击。曾志一下子病倒了,她无法承受爱人的离开。毛主席得知曾志的状况,将她调往广东工作,保护曾志不受伤害。

广州的潮湿气候,令曾志特别不习惯。在广东居住了1年多,都没能让曾志习惯这里的气候。曾志就写信给周总理,希望调到北方比较干燥的地方工作。周总理亲自关心曾志的调动问题,将她调往山西临潼。

曾志在陕西临潼养病期间,因为潮湿天气滋生的疾病,慢慢得到医治。曾志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是她已经被取消了军人身份,其次她的组织关系也不在山西,这些都给她的生活带来不便。曾志想将这些问题一并解决,她已经麻烦过周总理,就不想再给总理添乱。

这时曾志想起了毛主席,她急忙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曾志请求毛主席帮她恢复军人身份,她想重新穿上军绿色的军装。信件邮寄出去后,曾志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她知道毛主席工作非常忙碌,这封信不一定能寄到主席手中,毛主席不一定能看到自己的来信。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有一天曾志突然接到陕西省委的通知,让她去西安见省委书记。曾志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山西省委书记李瑞山面前。李瑞山热情地和曾志打招呼,随即转达了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给你2个选择,1是留在西安,2是前往北京,你选一条。”

听到李瑞山的话,曾志激动得热泪盈眶,“毛主席没有忘记我,毛主席还是关心我的!”曾志没有片刻犹豫,她对李瑞山说:“李书记,我愿意回北京。”

1973年中央将曾志调回北京,历经十几年的磨难,曾志终于又回到了北京城,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地方。

0 阅读:14

沛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