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广汽本田的销量数据让整个车市倒吸一口凉气:1月仅卖出1.5万辆新车,同比暴跌57%!13款在售车型的总销量,甚至不及小米SU7一款车的单月表现。曾经年销80万辆的“日系王者”,如今销量不足巅峰期的五分之一。这场“雪崩”背后,不仅暴露了传统燃油车的困境,更折射出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智能化赛道上的颠覆性力量。
广汽本田的困局:燃油车时代的技术神话失灵
广汽本田的销量下跌早有预兆。2024年全年销量仅47万辆,同比下滑26.52%,主力车型雅阁、飞度等销量断崖式下跌。消费者吐槽其“买发动机送车”的思维已落后于时代:低配车型减配后雨刮、扬声器等基础配置,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仅市面平均水平的一半,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功能更被国产竞品甩开几条街。
当中国消费者追求“冰箱彩电大沙发”时,本田仍在强调发动机热效率——这种技术路径的错位,直接导致其市场份额被新能源浪潮吞噬。
比亚迪天神之眼:国内全民智驾时代提前到来
与本田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全面爆发。2025年初,发布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已覆盖旗下21款车型。比亚迪实现了城区领航、代客泊车等L2+级功能在秦PLUS、宋Pro等走量车型上的普及。这种“技术普惠”策略彻底打破“智驾专属豪华车”的旧规则。
这也难怪“天神之眼”发布会一过,大量网友都在直呼“比亚迪掀桌了”,梗图更是一张接着一张。
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的智能化并非“炫技式创新”。以天神之眼系统为例,其特别针对中国复杂路况优化了施工路段识别、电动车穿行预判等场景。
生死分水岭:智能化已成车企核心战场
广汽本田的教训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电动化完成“动力革命”后,智能化正在成为决定生死的“下半场”。本田曾试图用i-MMD混动技术对抗插混浪潮,却因缺乏大电池和智能网联功能错失政策红利;其姗姗来迟的电动品牌“烨P”要到2026年才能推出主力车型,而比亚迪此时已能实现智驾系统连续迭代。
尾声: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时代的车轮
广汽本田的困境,本质是工业时代“机械崇拜”与智能时代“软件定义汽车”的碰撞。而比亚迪的突围,则证明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的先发优势: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将智驾硬件成本降低60%;通过海量用户数据反哺算法,形成技术护城河。这场变革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当本田还在为是否降价促销争论不休时,比亚迪已用“天神之眼”为行业树立新标杆:智能,才是这个时代最性感的配置。
#比亚迪又掀桌子了#
#比亚迪接入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