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厂的兴衰:苹果转移产能,中国新制造的起点

喵咪一眼 2023-10-10 14:31:0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全面制裁的加剧,怎么突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锁,芯片工艺的升级或将成为一个最重要的突破口。

科技界一直认为芯片要突破到1纳米,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瓶颈。那么1纳米到底有多大呢?也就差不多接近原子的大小。

但最新消息,科技界的这个难关被突破了!

据美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朱家迪领军的原子级晶体管研究在今年4月取得突破,通过气象沉淀逐层堆叠工艺生产芯片,不需要使用光刻机,也可以生产出1nm甚至是更先进工艺制程的芯片。这意味半导体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引起了全球关注。对此,美国媒体却高呼朱家迪破解1nm芯片制造是属于美国的荣耀。然而,对于这件事情,中国人的反应却非常尴尬。明明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反应为何会如此呢?

面对这个尴尬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说说朱家迪的求学背景:朱家迪于2015年入读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2019年本科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异构集成和3D IC研究组成员,研究重点是将新兴的低维材料设备与设计技术协同优化(DTCO)方法相结合。随后,他更是直接加入了美国国籍。

当拿到美国国籍的那一刻起,朱家迪在国籍上早就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他的成就,其实跟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人家服务自己的祖国也是正常的,无非就是祖国培养了他,最后留美,成为一个美国籍的华人科学家!真相很残酷,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研究员中,有88%的人都会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只有10%的人回国发展,这是一个十分可悲的数字。这也反映了我国在高端人才培养上存在的巨大问题。

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用中国技术推动美国科技的又何止朱家迪一人。AMD CEO苏姿丰、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帮助光刻机巨头ASML坐上光刻机老大位置的林本坚等都是华人。

对于这个事实的解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过:“中国人培养的‘鸡’,最终却跑到国外去‘生蛋’,最后还被西方人以高价卖给我们,甚至被西方人以此来‘卡我们脖子’。”这个问题显然不只是朱家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整个国家的问题。

因此,尹志尧和任正非这两位创始人都强调了国内对人才的重要性。任正非曾经表示:“中国的鸡要在中国下蛋。”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培养国内人才的强烈意愿。华为也一直在大力倡导科技自立,专注于国产芯片技术的研发,并致力于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回国投身科技领域。

目前,我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如果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能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并加大人才吸引力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归祖国,为中国半导体突破“卡脖子”难题做出贡献。

总之,在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芯片实现科技自立是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迫切需求,这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和留用力度,营造更加宽松和有吸引力的创新氛围。

0 阅读:80

喵咪一眼

简介:谢谢你的关注,一起感受世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