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头也难了!宁愿自毁前程也要取悦美国,中国直接撤离援助

青史楼兰 2025-04-18 15:20:00

10年前,当中国资本进入奥地利时,这个欧洲小国曾满心欢喜。基建、技术、旅游……中奥两国的携手共进,让奥地利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可如今的奥地利却选择与美国统一战线。不仅对TikTok实施封禁,还积极配合欧美对中国企业如华为等进行打压,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

于是,中国果断采取行动,撤回高达10亿欧元的投资,暂停了5G和高铁合作项目,并召回大量技术人才。这无疑让奥地利经济陷入了困境之中。

曾经的友好合作为何会戛然而止?奥地利又为何心甘情愿地当美国的棋子呢?

两国外交

奥地利与中国的历史交往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尽管早期联系因地理阻隔而断续,但互通的商贸让彼此都对对方有了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奥地利虽身处冷战前沿,却是最早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后,两国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框架下稳步发展,维也纳成为新中国了解欧洲的窗口城市。

进入21世纪,中奥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与奥地利的地理位置优势产生了独特的反应。

维也纳,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欧班列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奥地利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寻求合作与发展,铁路建设、通信技术、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接踵而至。

中国中车与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联合推进维也纳至布达佩斯高铁,华为参与奥地利5G网络建设,这些合作不仅带动当地就业,更让奥地利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同时奥地利多次邀请中国文艺团体赴奥演出,中国也引进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顶尖艺术团体。教育合作方面,两国签署多项校际协议,奥地利孔子学院和留学生项目稳步发展。

而奥地利也成了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热门选择,仅2019年就超百万人次。

此外,大熊猫合作成为两国友谊象征,2003年起先后有5只熊猫幼崽在奥诞生。

可随着奥地利偶在涉藏、人权等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并且在2007年、2012年奥总理还会见了达赖,这更加让中方不满。

关系转折

然而两国关系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20年,当时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的全方位遏制战略,而他的这种态度外溢至盟友体系。

奥地利作为欧盟成员国,在安全依赖与经济联系上始终与美国捆绑,当白宫要求盟友在科技、贸易等领域协同施压时,维也纳很难拒绝对方的要求。

因此在2020年库尔茨二次执政后,为巩固支持率急需在外交领域制造“政绩”。

然而库尔茨政府的对华政策却很矛盾。一方面,奥地利继续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2019年中国已是其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突破百亿欧元;

另一方面,却开始刻意制造摩擦。从驱逐中国劳工到收紧签证,从封杀TikTok到中断基建合作,这些举措与其说是“国家安全”需要,不如说是向华盛顿递交的“投名状”。

奥地利政治精英们似乎相信,用象征性动作表明立场,就能在对华政策上获得美国认可,同时维持经济利益。

精准回击

中国对奥地利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其经济命脉。2025年4月,中国外交部宣布全面终止对奥地利的基建援助项目,其中包括已规划的价值10多亿欧元的合作计划。

这一决定直接回应了奥地利在美国压力下对华为等中企的封锁行为,以及对5G、高铁等关键领域合作的单方面叫停。

中国同时召回在奥地利的技术团队,暂停中欧班列经停维也纳,使奥地利失去区域合作枢纽地位。

这些举措导致奥地利原计划的基础设施升级被迫停滞,例如维也纳郊区的工业园区因中国劳工撤离成为烂尾工程,高铁网络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同时中国对奥地利实施贸易限制措施,提高海关检疫标准,导致奥对华出口大幅下滑。2023年至2024年,中奥贸易额从125.5亿美元骤降至92亿美元,维也纳街头依赖中国游客的奢侈品店被迫裁员。

还有就是中国加强了对奥投资审查,撤回部分在奥中资企业的资金支持,并对奥地利参与国际对华制裁的实体和个人实施反制清单,限制其与中国市场的合作。

而对于奥地利来说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影响,还有来自国际合作信任的崩塌。

奥地利在俄乌冲突中追随西方制裁俄罗斯,却未料到莫斯科的反制措施会切断能源供应。

这本是寻求中国合作的契机,但因前期关系恶化,维也纳已失去战略转圜空间。

库尔茨下台后,奥地利新政府试图缓和关系,但信任重建难度极大。中国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暗示合作需以主权问题为前提。

奥地利虽在公开场合表达合作意愿,但在涉台、涉疆等敏感议题上仍受美国影响,这种摇摆姿态让北京难以相信其诚意。

0 阅读:60

青史楼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