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装行业的巨头,无论是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还是下游的销售渠道,都对其形成了深度依赖。倘若他们能潜心钻研市场,充分挖掘潜力,又怎会没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可他们却选了一条来钱快的歪路:连续7年进行财务造假,借此非法套取现金高达10亿。
也不想想,这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拿着造假和套现的钱,难道不会觉得良心不安吗?
——【·服装巨头·】——
2006年,在广东普宁这座以商业贸易声名远扬的小城里,一间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中,陈伟雄和陈娜娜这对夫妻,凭借着借来的1.5万元资金,成功注册成立了“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普宁的服装产业还处在刚刚发展的阶段,陈伟雄夫妇察觉到产业链中设计服务这一环节的虽然利润相对微薄,但却有着巨大的市场,于是二人决定专攻这个环节。
公司创立初期,两个人既是设计师,也是销售,甚至连样品都是自己用缝纫机缝制的。
为了快速积累行业资源,陈伟雄兼任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白天授课晚上赶工,而这也让他将学术与市场需求结合在了一起。独特的优势让柏堡龙在业内迅速打开知名度。
柏堡龙打破了传统设计工作室仅专注于设计服务的单一经营模式,开创性地推出了“设计与生产组织”一体化的全新服务模式。
在同行们仅仅为客户提供设计图纸的时候,柏堡龙已经能够围绕客户需求,提供涵盖面料研发、制版打样以及量产跟单等全流程的一站式配套服务。
“客户只需带着自己的创意构思而来,便能直接带着制作完成的成衣满意而归。”这种完整且高效的服务闭环,使得柏堡龙在市场中极具竞争力,公司年均客户增长量超过了30%。
2010年,陈伟雄斥巨资创办了“全球创新时尚产业设计精英交流平台”,并且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等众多院校参与其中,旨在发掘具有潜力的新锐设计师。
这场在业内有着“中美时尚对话”美誉的赛事,为柏堡龙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同时也帮助公司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设计师资源库。
到了第二年,柏堡龙所服务的品牌数量突破了50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也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
——【·敲钟上市·】——
2015年6月26日,柏堡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钟,成为“中国服装设计第一股”。
招股说明书显示,陈氏家族持股比例高达86.41%,其中陈伟雄、陈娜娜分别持股45.7%和27.99%。上市募集的6.1亿元资金,被用于扩建创意中心、生产线及展示厅。
资本加持下,柏堡龙开启全球化布局:2017年在巴黎设立办事处,推出快时尚品牌“1wor”,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开设近80家门店。
同时,子公司“衣全球”平台上线,聚合2000多个设计师品牌,提供从设计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这种“设计师+供应链+渠道”的生态闭环,让公司市值在2018年触及80亿元高峰。
——【·疯狂套现·】——
然而在光鲜财报背后,柏堡龙的家族式管理已现裂痕。陈氏家族频繁减持套现,仅2019-2020年就减持81次,累计金额超10亿元。
更致命的是,公司为供应商违规担保4.7亿元,其中4.1亿元因债务违约被银行划扣。
2020年,公司设计业务收入占比骤降至13.99%,“衣全球”平台月销仅193件。更加让人诧异的是,研发人员年薪仅3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证监会一纸罚单揭开柏堡龙的财务造假面目:2013-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30亿元,利润4.5亿元。
原来,所谓“设计师生态”不过是数据泡沫,那些签约设计师多数只存在于合同中。
2023年,陈伟雄、陈娜娜因涉嫌欺诈发行、违规披露被逮捕。次年1月,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成为A股首家因财务造假退市的服装设计企业。
留给市场的,是未兑付的3亿元土地补偿承诺和数起强制执行案件。
截至2025年3月,公司仍深陷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执行标的累计超1.5亿元,且面临投资者索赔诉讼。
而为了保护上下游的企业,无奈只能国资接盘。
虽然陈伟雄、陈娜娜的行为让人痛恨。但不可否认的是,柏堡龙曾推动行业模式革新。
其“模块式设计体系”将设计流程拆解为资讯搜集、印花开发等6大模块,使新品研发周期缩短40%;与东华大学共建的院士工作站,在功能性面料领域取得多项专利。这些创新基因,至今仍在部分合作品牌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