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地道”之论说》 为 田园泥土香教育 《“天道、地道、人道”之论 说》中的一论禁止转载 )
《“地道”之论说》 白话译文所谓大地的道理,实在是大地运行的深刻道理,是万物生存繁衍的根基,是自然和谐的源头。它的意义宏大深远,它的作用广泛而长久,不认真深入探究就无法了解它的全部。现在我特意详细论述它,分为九个方面,希望能够阐明它的深奥之处,让世人都知道大地道理的重要性。

承载,就是大地宽厚地容纳万物,孕育众多生命的生长。
《管子》说:“大地,是万物的根本源头,是众多生命的根基所在。”
大地的承载功能,是万物生存的基础,不能不重视。大地广阔无边,横贯天地之间,气势宏大,景象万千。
山川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有的像巨龙蜿蜒盘旋,有的像猛虎蹲坐盘踞。高山峻岭,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空相接;深谷沟壑,深深陷入大地之中,隐藏在树林和泉水之间,好像地府的形状。在山巅之上,云雾缭绕,飞禽在其间翱翔,有的振翅高声鸣叫,有的盘旋嬉戏;山林之中,树木郁郁葱葱,走兽隐藏其中,有的相互追逐觅食,有的栖息繁衍后代。这高山为飞禽走兽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让各种生灵都能各得其所。
至于广袤的平原,肥沃的田野连绵千里,土壤肥沃深厚,就像大地母亲敞开温暖的怀抱。春天到来,阳气上升,农民们扛着农具,播下五谷的种子,夏天雨水滋润,阳光照耀,禾苗茁壮成长;秋天来临,秋风送爽,田野里麦浪翻滚,收获的粮食装满了粮仓;冬天白雪覆盖,就像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被子,孕育着来年的生机。大地以它宽厚慈爱的胸怀,孕育滋养着世间万物,不辞辛劳,毫无怨言,这就像《诗经》里说的:“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君王的臣民。”大地承载着万物,为它们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地承载万物,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功劳非常大。而在深厚的土地之下,隐藏着各种宝藏,等待着我们用智慧去发掘,用人力去取用。现在我们来看大地所蕴藏的东西,探究它的幽深细微之处,认识它的珍贵奇妙之处。
二、地道之藏:矿脉藏地底,水源蕴土中蕴藏,就是大地蕴含着珍宝,等待时机显现出来。
《礼记》说:“大地不吝啬它的宝藏。”
大地所蕴藏的东西,实在是大自然丰厚的馈赠,然而取用的方法,也应当谨慎。大地深邃悠远,内部蕴含着无尽的宝藏。矿脉隐藏在大地之下,金、银、铜、铁以及稀有金属等各种矿产都有;水源潜藏在深厚的土地之中,江、河、湖、海等各种水体都存在。
金这种金属,颜色像红色的太阳,光芒璀璨,质地坚韧,历经长久时间也不会改变,被世人所珍视;银这种金属,颜色白如霜雪,温润柔和,可以用来铸造器物和装饰,也是珍贵的物品。铜铁之类的金属,虽然不像金银那么贵重,但是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矿产,需要人们精心发掘、巧妙冶炼,然后才能造福于世人。
又有清澈的泉水在地下流淌,有的是涓涓细流,潺潺流出,有的是地下暗河,奔腾不息。这些水清澈甘甜,滋养着万物。细流汇聚起来,逐渐形成江河湖海,浩浩荡荡地奔腾在大地上。江河奔腾不息,滋养着两岸肥沃的田野,让田地变得富饶;湖泊宁静安详,调节着周边的气候,保障一方水土的安宁。然而这些宝藏,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在取用的时候,应当心怀敬畏,秉持适度的原则。
如果肆意过度开采,不考虑大地的承载能力,终有一天,资源会变得匮乏,大地失去滋养,生态失衡的祸患必然会到来。
大地蕴藏着珍宝,是大自然的丰厚赐予。
然而大地的变化,难道仅仅如此吗?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地气有清澈和浑浊的区别,这些都关系到万物生长养育的关键。接下来论述大地的变化,以此窥探天地的变化,考察阴阳的道理。
三、地道之化:土壤分肥瘦,地气有清浊变化,就是大地变化无穷无尽,生长养育着万物。
《素问》说:“阴阳,是天地运行的道理。”
大地的变化,以阴阳为关键,关系到万物的生存繁衍。
大地变化无穷,它的土壤肥力,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
在肥沃的田野,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各种养分;在贫瘠的土地,土层浅薄,土质坚硬板结,缺乏生机活力。
在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不需要过多的操劳,就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在贫瘠的土地上,付出很多辛劳,收获也很少。
而且地气也有清澈和浑浊的区别。
清澈的地气上升,灵动轻盈,滋养着万物生长,让草木郁郁葱葱;浑浊的地气下沉,凝重滞涩,容易引发灾害祸患,让山川失去光彩。
只有阴阳调和,清澈的地气和浑浊的地气各安其位,才能保证地气通畅无阻。
地气通畅了,万物就能得到滋养,充满生机活力,大地就会呈现出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
这也符合《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的相互作用就叫做道。”
大地的变化,影响着万物的生长,这是常理。而大地生长养育万物的能力,尤其显著。草木的繁荣和枯萎,鸟兽的繁衍,都依赖于大地的恩泽。下面讲述大地的生长养育作用,来彰显大地的仁爱,展现大自然的昌盛。
四、地道之生:草木依地长,鸟兽随地存生长养育,就是大地的恩德广泛施予,让万物繁衍生长。
《道德经》说:“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物质使万物成形,环境使万物得以完成。”大地生长养育万物,恩德惠及万物,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仁德。
大地生长养育万物,功劳非常大。
草木生长在大地上,依靠大地的滋养而繁茂生长。春天的时候,草木开始萌动,破土而出,嫩绿的幼芽,就像新生的希望;夏天的时候,草木枝叶茂盛,舒展生长,充满生机活力的样子,尽显生命的活力;秋天的时候,草木结果,果实累累,丰收的景象,彰显了大地的慷慨;冬天的时候,草木凋零,回归大地,蕴藏着力量,等待来年再次蓬勃生长。草木顺应时节,遵循大地的节律,完成生命的轮回。
鸟兽也依赖大地而生存,在大地上觅食,在山林中栖息。
飞禽展开翅膀高飞,在天空中翱翔,俯瞰大地,寻找食物和安身的地方;走兽在原野上奔跑,有的群居,有的独处,各自有它们的生存方式。
大地的富饶,为鸟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让它们能够繁衍昌盛;如果大地贫瘠,食物短缺,那么物种的数量就会逐渐减少,生态平衡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大地的生长养育能力,关系到万千生灵的兴衰存亡。
大地养育万物,充满生机活力,世间的生灵,都受到它的恩惠。然而山峦河海的稳固,为生命的繁荣提供了保障。现在来看大地的稳固作用,了解山河的重要性,明白大地的安宁。
五、地道之稳:山峦稳地势,河海定水形稳固,就是山峦坚固,河海安宁,保护世间的宁静。
《淮南子》说:“山峦积累着仁德,河流积累着威严。”
山峦河海,稳固着大地的秩序,保护着万物的安宁。
山峦巍峨耸立,就像大地的脊梁,对于稳固地势,功劳很大。
它高耸的姿态,阻挡着风沙的侵袭,让广袤的大地免受风沙的肆虐;它连绵不断的形态,连接着天地间的气息,让山川大地能够享受阴阳调和的好处。
当狂风呼啸着吹来,山峦挺身而出,减缓风速,改变风向,保护山下的城镇乡村、农田果园;当暴雨倾盆而下,山峦沉稳地坚守着,涵养水源,疏导洪水,确保周边的水土安宁、人畜平安。
同时,山峦对气候也有调节作用。
夏天的时候,山林茂密,枝叶交错,就像巨大的伞遮挡着太阳,阻挡阳光直射,降低气温,形成局部凉爽的小气候,其间清风徐徐吹来,为行人提供了避暑的好地方;冬天的时候,山峦又能阻挡冷空气长驱直入,让山南山北的气候有所不同,山南阳光普照,还有生机,山北虽然寒冷,但是也能得到山峦的庇护,稍微减轻一些寒冷的程度。这种调节作用,让大地的气候相对稳定,为万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河海奔腾不息,确定了水的形态,对于大地的稳固也非常重要。江河滔滔不绝,日夜不停地流淌,灌溉着两岸广袤的农田,让干涸的土地变成肥沃的田野;河水翻滚着,一往无前,搬运着泥沙巨石,塑造出平原和三角洲。
而且河海是交通的要道,船只来来往往,运输着物资,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河海是生命的摇篮,孕育着万千生物,维护着地球生态的平衡。
海洋广阔无垠,容纳着众多河流,调节着全球的气候。
海水的温度变化缓慢,对全球的气温有缓冲作用;海洋的生态丰富多样,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地方。
大地的稳固,让大地像磐石一样安稳,不会被风雨轻易动摇,不会被灾害轻易摧毁,为万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大地稳固,守护着世间的安宁,功劳非常大。然而天地变化无常,一旦平衡被打破,灾祸就会立刻到来。地震和地陷,危及百姓的生活,这就是大地的灾害,不能不重视。
六、地道之灾:地震摧城郭,地陷祸民生灾害,就是大地失去平衡,给百姓带来灾祸。
《左传》说:“天地之间的气息,不能失去它的秩序;如果失去了秩序,百姓就会受到扰乱。”大地的灾害,常常是因为失去秩序而引发的,足以作为警戒。然而大地也不是一直安宁的,有时候会发生灾害变故。
地震突然发生的时候,大地剧烈震动,就像天崩地裂一样。坚固的城墙和房屋,在地震面前,瞬间就会倒塌,砖石四处飞溅。百姓在睡梦中被惊醒,却陷入了生死绝境,伤亡惨重。
昔日繁华的都市,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哭声震天,凄惨得让人不忍心看;往昔热闹的街巷,刹那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让人触目惊心。
地陷的灾害,也让人防不胜防。忽然有大地塌陷的地方,道路瞬间断裂,车辆和行人掉进深坑里,生死不明;顿时出现田地毁坏的景象,庄稼一下子就被毁掉了,农民的心血都白费了,他们悲痛欲绝。这些灾害变故,都是大地失去平衡的警示。
或许是因为人类过度开发地下资源,破坏了地质结构;或许是因为违背了自然规律,肆意改变地貌。所以,我们应当深刻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谨慎言行,以预防这类灾害的发生。
大地的灾害,警示我们要敬畏大地。敬重大地的人,一定会得到大地的庇佑,物产丰富,生活安宁;轻视大地的人,一定会遭到大地的惩罚,灾荒频繁发生,百姓生活困苦。现在论述对大地的敬重,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它的重要性。
七、地道之敬:敬地丰物产,慢地灾荒连敬重,就是怀着真诚的心,遵守礼仪,大地就会保佑人们和谐。
《诗经》说:“要敬重啊要敬重,上天是光明威严的。”敬重大地就像敬重上天一样,这是做人的道理,关系到福祸。
人类对于大地,应当怀着敬畏之心。
古代的贤能之人,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辛勤耕种劳作,用心养护土地。
春天耕种,夏天耕耘,不辞辛劳,用汗水滋润土地;秋天收获,冬天储存,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大地的馈赠。春天种下一粒粟米,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家庭和睦,万事兴旺,生活美满,社会和谐安定。
相反,如果肆意破坏土地,滥用土地的肥力,过度开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或者滥用农药化肥,污染土壤和水源,那么灾荒就会频繁发生。
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饥荒蔓延,百姓生活困苦;灾害频繁发生,百姓无法生活,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心里充满忧虑。
这就是轻视大地的恶果。敬重大地的人,就像孝顺的子女敬重父母一样,会得到大地的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轻视大地的人,就像忤逆的子女一样,一定会遭到大地的惩罚,灾害不断,百姓生活困苦。
敬重大地就能得到庇佑,这是常理。而人类和大地和谐相处,更是大自然共同繁荣的关键。当人类与大地和谐相处时,世界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繁荣景象。这就是大地的和谐,不能不深入探究。
八、地道之谐:人地相和谐,自然共繁荣和谐,就是人类和大地相互和谐,大自然共同光辉灿烂。
《庄子》说:“天地与我一同生存,万物与我合为一体。”人类和大地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大自然共同繁荣的美妙境界。
人类和大地和谐相处,实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点。
古代的圣贤说过:“人效法大地,大地效法上天,上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顺应地形地势,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在平原地区,建造广阔的城镇,交通便利,有利于商贸往来;在山地地区,依据山水的形势,修建错落有致的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
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不要随意砍伐森林,不要盲目填湖造田。爱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让万物都能各得其所,共同生存共同繁荣。
当人类与大地和谐相处时,大地会回报以生机盎然的景象,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处处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如果人类和自然携手同行,万物会回报以蓬勃发展的态势,世界会彰显出和谐美好的风貌。
相反,如果过度开发,不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那么一定会遭到大地的报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也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人类和大地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繁荣,这是世人的愿望。而有智慧的人能够观察大地的变化,领悟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以保障长远的发展。这就是对大地道理的领悟,可以作为后世的借鉴,应当深入探究其中的意义,践行其中的道理。
九、地道之悟:察地知兴替,悟理保长远领悟,就是观察大地明白道理,恩泽惠及后世。
《论语》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观察大地的变化,领悟长远的道理,才是有智慧的人的行为。有智慧的人善于观察大地的变化,洞察其中兴衰的道理。
土地利用方面,应当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合适的方式,适合耕种就耕种,适合造林就造林,适合放牧就放牧。在肥沃的平原,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在山地丘陵,种植林果树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草原地区,合理放牧,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在荒漠地区,科学治理,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方面,需要着眼于长远,不能急功近利。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政府组织实施植树造林工程,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曾经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土壤侵蚀得到有效遏制,河流含沙量显著降低,周边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宜居的生活条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
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应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理念。企业采用环保型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对土地和环境的污染。一些企业研发出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工业废水净化后重新用于生产环节,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对水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教育领域同样至关重要,从小培养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对大地的敬畏之心。在学校教育中,增加自然科学、生态保护等相关课程,通过实地考察、科普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大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而激发他们主动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比如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湿地保护志愿者行动等,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对地道的认知和尊重。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更应借助科技力量探索与大地和谐共生的新路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情况、水资源分布等;借助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精准施肥用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研发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因能源开发对大地造成的破坏。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道,更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大地资源。
悟透地道之真谛,践行可持续发展之道,方为长治久安、世代繁荣之长久大计。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将对地道的领悟转化为具体的保护和发展举措,在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中都充分考虑大地的承载能力和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大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家园世世代代都美好如初。
综上所述,大地的道理,深奥微妙,很难全部说尽。它关系到万物的生存和繁衍,也关系到人类的发展和兴衰。我们这些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应当深入思考,切实行动,坚持不懈,敬重大地的道理、顺应大地的道理、领悟大地的道理。用敬畏的心态对待大地,用顺应的姿态遵循自然规律,用智慧去领会其中的真谛。
这样,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大地的恩泽,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绝对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婪和私利,而毁掉长久发展的根基,给子孙后代留下祸患。
希望世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践行这个道理,让大地的秩序常常保持安宁,让万物永远享受繁荣兴盛,千秋万代都能沐浴在大自然的恩泽之中。
唉!
关于大地道理的这一番论述,篇幅很长、内容很多,但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地的道理,不只是万物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兴衰的根本所在。古代圣明的君王,效法大地的道理来治理天下,使得天下太平;如今的众人,也应当以古代为借鉴,敬重大地、顺应大地、领悟大地的道理。
让大地的秩序常常保持安宁,那么万物就会茁壮成长、繁荣昌盛,人类也能够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千秋万代都能够沐浴在大自然的恩泽之中,与天地一同长久存在。
希望世人铭记这个道理,亲身实践,不要让后世子孙感叹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明智啊。
附录《地道之论说》自序
天地广阔无垠,天地间的道理,深刻而无穷无尽。
我长久观察自然,深深感觉到大地的道理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万物的生存繁衍、人类的兴盛衰败,于是写下这篇《地道论》,来阐明其中的道理,期望能对世人有所帮助。
大地的道理,是万物生存繁衍的基础。
它承载着万物,有巍峨的山川,广袤的平原。
高山是飞禽走兽的栖息地,平原是五谷生长的地方。大地毫无私心,养育着众多生命,这种承载万物的功劳,就像母亲哺育孩子一样,恩情深厚,实在是万物得以生存延续的根本。
再看大地所蕴藏的东西,矿产资源丰富,水源潜藏其中。金银铜铁等各种矿产,被世人所利用;江河湖海等各种水体,滋养着世间万物。
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取用的时候必须谨慎,如果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必然会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大地的道理也会被破坏。
至于大地的变化,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地气有清澈和浑浊的区别。
肥沃的土壤,物产丰富;贫瘠的土地,收获很少。清新的地气滋养万物,浑浊的地气会引发灾害,只有阴阳调和,万物才能平安。这种变化的奇妙之处,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大地孕育万物,恩泽遍布草木鸟兽。
它无私奉献,让万物有序生长,各自都能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而山峦稳固地势,河海确定水的形态,保障大地的安稳,为万物营造出安宁的环境。然而大地也会有灾害变故,像地震、地陷等,会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灾祸,这是大自然的警示,告诫我们不可肆意妄为。
古人说:“要敬重上天,畏惧大地。”
敬重大地的人,能收获物产的丰富;轻视大地的人,会遭遇接连不断的灾荒。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采取呵护大地的行动,这样才能与大地和谐共生。
人类和大地和谐相处,是发展的关键。顺应地形地势,保护生态环境,让万物共同繁荣。有智慧的人能观察大地的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谋划长远,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合适的做法。
我写这篇论述,目的是唤起世人对大地道理的重视。
大地的道理,深奥难以捉摸,但却与你我息息相关。
希望世人都能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把敬畏之心放在心里,以顺应的态度去行动,以智慧作为引导,与大地和谐相处,共同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
我才学浅薄,所讲述的内容或许有不周全的地方,希望有学问的人不吝惜给予指导。只希望这篇论述能在弘扬大地的道理方面,尽一点微薄之力。这就是我写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