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广场协议”

友投事 2025-04-26 12:00:40

近期,中美关税战持续激化,双方在短期内多次加码。美国于4月2日对华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次日对等反制;至4月10日,两国关税税率已攀升至84%和125%,覆盖全部进出口商品。目前,美国对华商品平均关税达145%,其中,钢铁关税加码至245%,中国对美税率升至125%。此举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博弈蔓延至科技、金融领域。美国妄想通过“关税”大棒逼迫中国妥协,幻想复制1985年驯服日本的"广场协议"剧本,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中国版的广场协议”。

一、日本广场协议始末(1985年)

1、‌历史背景‌

1980年代初,美国深陷“双赤字”危机(财政赤字与贸易逆差),制造业竞争力被日本全面赶超。198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370亿美元,占美国总逆差的35%‌。美国国会通过《贸易与关税法》修订案,要求日本削减144种商品关税并扩大进口美国商品,但日本妥协后仍无法平息美国保护主义情绪‌,开始逼迫日本签订不平等协议《广场协议》。

2、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以美为首的、日、西德(联邦德国)、法、英五国财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约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日元、马克等货币“有序贬值”‌。协议生效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0:1飙升至1987年的120:1,两年内升值一倍,使得美国出口产品丧失竞争优势,出口大幅下滑‌。日本被迫配合汇率调整,同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其国内经济对冲出口压力‌。

签署广场协议

3、‌经济后果与长期影响‌

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泡沫经济膨胀‌:日本央行将利率从5%降至2.5%,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与房地产。至1989年,东京地价相当于全美总和,日经指数逼近4万点‌。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企业压力巨大,利润锐减,索尼、丰田等企业被迫向东南亚转移产能,‌产业形成空洞化‌‌。同时,当时日本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行业在《日美半导体协议》打压下失去优势。随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与停滞,股市和楼市开始崩盘,房价平均跌去了80%,日本经济陷入通缩,使得日本在此之后的30年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

二、中国当前像“30年前的日本”还是具有“中国特色”?

一直以来,很多经济学者都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走的就是当年日本的路,像极了30年前的日本,所以近十年来很多经济学者都会通过分析日本当年的发展过程来分析预判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避免走向日本的老路,韬光养晦多年。拒绝和美国签订任何不平等的“新广场协议”。

很显然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拥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与日本不同,当前中国拥有独立国防体系(2024年军费1.67万亿元)、多元化贸易网络(对美出口仅占GDP的2.83%),以及41个本币互换协议构建的金融防火墙,以及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而且在很多高端领域已经实现产业升级。此前,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指出,中国从日本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广场协议式妥协的致命性”,这已融入其政策制定逻辑。‌‌我们应该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0 阅读:0

友投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