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此去无多路”是指“无路可通”?诗词误读知多少

万丈豪气文化 2024-12-08 02:48:01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李商隐的《无题》诗虽然本来是首情诗,但里面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后来却成了歌颂老师的名句了,现在肯呕心沥血教育学生的老师越来越少,一方面是老师自身的师德问题,一方面则是不必等到你呕心沥血就有可能被学生刀刀见血了。

今天要说的重点则是最后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前半句“蓬山此去无多路”:不管是百度百科里还是古诗文网里甚至是人教版里的解释都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后半句的解释则是: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注: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如同我在《元日》这首诗里的“屠苏”到底指什么?一文里的规矩,后半句先搁置,先把前面搞清楚:“无多路”为什么解释为“无路可通”?这实在让我想不通!因为这半句不需要押韵,若解释为“无路可通”大可以把“无多路”改成“无路通”的,而且没有歧义。难道“无多路”比“无路通”显得更高雅?反正苏老师没觉得差多少。关键字就是这个“多”,“多”这个字古今意义变化并不多,要么就是“多少”的意思,要么就是“多余”的意思。所以“无多路”不是指“没有多少路程‘’即路程很近,就是指“没有多条路径”即只有一条道,总之是有路可走。那么哪一个意思才是对的呢?来看看古诗文网记录的由专家考证的诗人李商隐的创作背景吧: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与他的“女朋友”都住在玉阳山(玉阳山在河南省济源市),只不过一个住在男道观里,一个住在女道观里,主要任务可是来学道的。就如同一个是男校学生,一个是女校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谈恋爱!这样的地下恋情自然只能悄悄进行。所以诗歌题目就只能是“无题”了,而且还搞了个假地址“蓬莱山”,蓬莱是在山东渤海(这与玉阳山的距离绝对不能用“不远”来形容了。以当时的交通工具,“蓬山此去”不是“无多路”,而是要“好几日”了),传说中是神仙住的地方。为何选择这个假地址呢?我在做中医博物馆活动时讲过:道士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给别人治病,二是炼丹成仙。“女朋友”也是道士,这十有八九是在夸对方是“仙女”呢!所以想夸自己女朋友漂亮的男生好好跟古人学学,别动不动就“女神,女神”这么直白。

因此很明显,“无多路”的意思就是没有多少路程,这对情侣就住在同一个玉阳山里,又能隔多远?既然隔得不远,为何又“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呢?青鸟既然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这里干嘛不能借喻为“送信的邮差”呢?况且又是给“蓬莱”的“仙女”送信!这两人离得虽然近,但碍于道士的身份,岂能经常见面私会?所以只有写情书或小纸条请人送信,让送信人频繁跑腿(殷勤)代替李商隐探望女友了。

相见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东风渐停的暮春天气,百花都已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谐音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暗喻相思之泪)。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样子(害怕变丑)。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感到孤单)。去蓬莱山(实为玉阳山)没多少路程,希望送信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我的“仙女”。

1 阅读:12

万丈豪气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