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有句话老话叫做“沉默是金”,意思是有些事情不说话反而比说话的效果更好,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看清楚是处于什么样的场景和实际情况,如果用的不好,沈默就不是金,而是会带来大麻烦!


人民网记者连续三天深入河北三河市调查强制要求商户更换不能带有红蓝黑的招牌,就是为了找出真相,通过走访核实发现,三河市这次的做法明显就是有很多的问题,随后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同时发文提醒“三河强换商铺招牌,当心砸了营商环境”,这句话说的很短,但也说的非常重,但很可惜,即使是作为央媒的发声提醒,截止至今,我们仍然没有听到和看到,作为涉事方的三河还有它的上级廊坊对此做出的任何回应。很明显,沉默是金四个字对于此次事件并不适用。

如果大家有认真看完人民网两篇的报道,以及实地暗访的视频片段,就能感觉到三河这次的换招牌事件真的是完全走偏了。从质疑砸了当地的营商环境,但提醒三河是时候给大家一个交代,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连央媒对于当地以沉默冷处理这件事,真的怒了,看看在人民网第二次的发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呢?

如果是连面对问题的勇气也没有,何谈纠错,又如何服众!痴迷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刹车,不收手,不纠偏!这样的言辞已经不是一般的犀利,敲打提醒的意味可以说真的是非常浓了。我们常讲知错就改,但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却一直不愿意面对错误,也听不进去别人的提醒,那就是错上加错。
坦白讲,三河这次的集体沉默,在过去多年未见,但越是这样以冷处理对付高热度,越是把问题推上更高的热度,真的是一个不好的选择。央媒提到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到当地的营商环境,3216块招牌,超过1800块已经被整改完毕,这背后意味着当地最少超过过千家的商户在这次的招牌整改当中受到影响,人家商户也讲了,一个小小的广告牌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安装,最少要花2000块钱,这已经是他们半个月的铺租,现在实体店的生意有多难做,恐怕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吧。但这次的问题远远不止是营商环境的问题。

三河被曝光的由红变绿的例子有很多,相信网友都已经从网上看到过不少,一开始以为是ai效果,后来发现竟然是真的,就拿医院门诊部上原来的大红色“门诊”二字,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医院都是采用红色大字,但三河有医院不仅把门诊大楼上原来的标语给拆了,还把门诊改成了灰白色字体,这跟医院明显就是不搭,抛开其他不谈,审美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啊!

所以三河方面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单单是商户招牌的问题啊,希望不用大家等太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