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说了这么一句话:“在智驾领域,不存在第一梯队的说法,我们就是第一。” 这气势,着实令人佩服。不得不说,奇瑞这几年造车成绩斐然,不仅智界品牌表现出色,奇瑞自身的众多车型也可圈可点。在俄罗斯,奇瑞销量领先,海外市场热度高,国内销量也稳步提升。如今在国内车企中,比亚迪之后,奇瑞势头强劲,尤其在电动化领域,其未来前景我认为比吉利、长城更值得期待。
不过,对于尹同跃所说的 “智驾第一”,我持有不同看法。我并非否认奇瑞在智驾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来看,包括特斯拉、华为的智驾系统都很出色,称其为行业前列也不为过。但这就好比在普通班级考了第一名,虽值得肯定,却并非真正的厉害。若能在尖子班中夺冠,那才叫实力超群。放在智驾领域来说,如果哪家车企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或者敢于宣称在 L3 级别下就能完全解决智驾出现的问题,又或者能攻克充电慢的难题,做到 3 分钟充满一台车,这样的 “第一” 才更具含金量。否则,单纯宣称智驾第一,意义不大。
事实上,如果智驾技术真的足够成熟,国家为何要出台新的智驾规定?又为何会频繁出现智驾相关的车祸?不能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车主,车企在宣传时是否存在诱导性表述,值得深思。当下,众多车企在宣传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大家都在说 “智驾”,却很少有人明确指出,这其实是 “智能辅助驾驶”。目前,没有一家车企敢宣称自家产品能实现全托管式的无人驾驶,让车主放心睡觉不管,但在宣传时频繁使用 “智驾” 一词,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就拿前段时间小米汽车撞车事件来说,很多人指责当事人太大意,将生命完全交给系统。但换个角度想,为什么现在不少年轻人敢这么做?难道车企在宣传过程中没有责任吗?车企应该反思,能否将 “智能辅助驾驶” 的概念解释清楚 —— 它只是辅助,人依然需要正常驾驶,系统仅帮助处理一些应急情况,或是在驾驶员疲劳时提供辅助。
我并非质疑奇瑞或智界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它们确实表现优异。但希望车企在宣传时能更严谨,明确是 “智能辅助驾驶” 领域的第一,而非简单说 “智驾第一” 。“智能辅助驾驶” 简称 “智驾” 固然没问题,但普通消费者不了解其中差异,容易误以为 “智驾” 就意味着可以睡觉、看电视、玩手机,将驾驶完全交给汽车。要知道,即便最先进的飞机、航天工程设备,都存在出错的可能,一台几十万的汽车,又怎能保证智能驾驶时 100% 不出错?电脑都可能宕机,而汽车一旦出现类似故障,后果往往是致命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智驾相关规范亟待完善与落实。
就是第一,没毛病[点赞]
明令禁止吹牛智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