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1岁的董明珠化身“碰瓷大师”,还在针对小米的时候,我们知道,时代一直在变,新时代的船,位置不多了。
董明珠开团小米汽车“着火”,再次想到多年前她和雷军在节目里的赌约,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米确实做的风生水起,但格力汽车真没听说过。
董明珠的言论总能让公关团队连夜买速效救心丸,小编还专门去查了下她自己说的这些事情。这次她巧妙运用了三大定律:
乱定时间定律:声称格力电车在北京大1路跑了“十几年”,实则2017年才上路,连小学数学老师都要掀开棺材板抗议:“8年不等于十几年!”。
选择性失忆定律:绝口不提2023年三亚67辆格力钛客车集体“自燃”(官方解释:被外部火源点燃),却对小米事故未定性的车祸大做文章,堪称“双标行为艺术大师”。
赛道错位定律:用商用客车安全记录吊打乘用车事故,好比举着老年大学交谊舞冠军奖杯嘲讽职业拳击手:“你们打比赛居然会流鼻血?”
这套组合拳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暗藏玄机——当格力钛新能源负债,年销不足2000辆的遮羞布快被扯下时,还有什么比制造一场“安全人设VS死亡事故”的舆论冲击更划算?
要不是董大姐的这些言论,怕是很多网友都不知道,原来格力真的有造车!
二、格力汽车的“薛定谔造车”:既存在又不存在要理解董明珠的愤怒,得先破解格力汽车的出生:
从2016年收购银隆(现格力钛)开始,主营电动公交车和环卫车,4S店比大熊猫还稀有,普通消费者想买?建议先去考个A1驾照,再承包两条公交线路。嘴上说着“暂时不做家用车”,身体却很诚实地注册“格力汽车科技公司”,像极了相亲时说“暂时不想谈恋爱”的母胎solo青年。
最魔幻的是,当小米SU7月销破万时,格力钛的8000辆北京公交车突然被董小姐计入“十几年安全运营”的功劳簿,只要我赢你一次,后面都不打了,我对你的胜率就是100%,这和小孩吵架真的没区别。
三、董明珠的蹭米之路,一直没有停歇:从空调到卫生巾的无差别攻击这不是董大姐第一次对小米发动“大炮”,仔细去翻阅之前的历史,能看到清晰的三段式进化:
空调狙击战(2013-2020):
赌约1.0:“小米五年内超格力我赔10亿!”(结果:格力险胜)
赌约2.0:“雷军你倒是接着赌啊!”(结果:无人接盘)
专利战:“你家空调螺丝钉侵我权!”(结果:获赔50万,但被扒出是代工厂背锅)。
全品类大乱斗(2021-2024):
手机:“分分钟灭小米!”(结果:格力手机成为年度最佳戒网瘾工具),格力手机的销量更是惨不忍睹,被大家吐槽,购买的都是内部员工。
直播间:“孟羽童王自如给我上链接!”(结果:带货成绩单比格力手机销量还神秘)
玫瑰空调:“让世界爱上中国审丑!”(结果:网友集体建议董小姐下载反诈APP)
造车终局战(2025),还在继续。
如今这场商战早已超越商业逻辑,演变成“董明珠宇宙”的超级IP衍生剧——每次碰瓷都是新番更新,每次翻车都是热搜预定。71岁的董明珠深谙流量密码:多蹭蹭,不进去。骂小米=上热搜=给格力汽车(如果存在的话)导流=吸引投资人注意。
只是这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法,让格力陷入尴尬循环:空调主业增长缓慢,第二曲线屡战屡败,最终只能靠董事长亲自下场当“商战段子手”维持热度。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结局或许是:当董明珠用“碰瓷营销”强撑格力热度时,雷军早已带着小米穿越周期,从赌约对手变成需要仰望的生态帝国。
结语:商战不是请客吃饭,但可以是董小姐的单口相声在这个魔幻现实主义商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强人对时代洪流的悲壮抵抗,一场传统制造巨头与互联网新贵的镜像对决,时代在更替,上船的机会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