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去不了!中方缺席重要会议,60多国期待落空,英国:都怪美国

风云史迹娱乐 2025-04-22 16:44:46

伦敦四月,国际能源峰会就要开幕,60多国代表都来了,个个盼着这场气候和能源的大讨论。

众人眼里的这场会议的主角,毫无疑问是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头羊”的中国,可就在峰会前夕,炸了个大雷:中国因为“日程冲突”不来了!

英媒直言是对英国的一个打击,虽然主办方和业内人士没明说,但将怒火对准了美国。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峰会会议引争执·】——»

此次伦敦能源峰会由英国政府与国际能源联合主办,旨在探讨全球能源安全、气候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

然而,从受邀名单来看,峰会的焦点似乎并非纯粹的环保议题。

此次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悉数受邀,而俄罗斯却被罕见的排除在外。

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派遣的代表是一位公开否认气候变化的官员,其立场与全球减排共识背道而驰。

这一安排也被人们广泛解读为特朗普政府试图借峰会推动各国增加对美国油气资源的依赖,而非加速清洁能源转型。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光伏和风电技术的领先者,原本被期待在峰会上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中方的缺席让许多国家,尤其是依赖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欧洲国家,感到失望。

«——【·中国为何缺席?·】——»

尽管官方解释是“日程冲突”,但结合当前国际局势,中方的决定显然具有更深的战略考量。

此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迅速推翻了多项奥巴马时代的清洁能源政策,并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而此次峰会,美国派出的代表更是以“反气候科学”立场著称,其核心目标并非推动减排,而是推销美国页岩油气,延缓全球能源转型。

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的领军者,若出席并与之同台,可能被外界解读为对美国政策的默许。

因此,缺席成为更明确的信号——中国不会配合美国的“化石能源复兴”战略。

其次,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名义,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高达245%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政策直接打击了中国光伏、风电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出口。

在此背景下,中国若派高级官员出席峰会,可能被视为在贸易战压力下的妥协。

相反,缺席峰会既避免了直接冲突,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最后,从受邀名单看,此次峰会并未邀请真正受气候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小岛国等,而是聚焦于石油出口国和西方能源巨头。

这种安排让峰会更像是一场“能源利益分配会”而非气候行动论坛。

中国近年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清洁能源技术,帮助其实现低碳发展。

若参与这场被化石燃料利益主导的会议,可能损害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声誉。

«——【·英国反应,指责美方·】——»

作为东道主,英国原本希望借峰会提升自身在气候外交中的领导力。

然而,中国的缺席让这一目标落空,而美国的搅局更让会议议程面临偏离风险。

要知道,英国的能源转型一直依赖都是依赖中国技术,如今,英国正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建设,而中国企业在相关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苏格兰的GreenVolt风电场采用中国明阳智能的风机,引发英国国防部的“国家安全”担忧。

尽管如此,英国政府仍承认,完全排除中国技术将大幅推高能源转型成本。

因此,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愚蠢”,并强调“不与中国接触是错误的选择”。

此外,近年来,欧洲对美能源政策的不满加剧。

美国一方面要求欧洲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却以高价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被批“发战争财”。

此次峰会,美国又试图借气候议题推销化石燃料,进一步激化了欧洲的不满。

法国和德国已明确表示,不会跟随美国对华“脱钩”,并呼吁加强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全球能源格局的未来走向·】——»

中国的缺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能源秩序重构的一个缩影。

在光伏产业,中国堪称“隐形霸主”,牢牢占据全球95%的多晶硅、硅片产能,从原料到成品形成完整产业链。

风电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掌控着全球64%的供应链,关键零部件如变流器、发电机的市场占有率近乎垄断,让世界风电产业离不开“中国制造”。

电动汽车领域,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更是主导全球市场,欧洲车企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都要依赖中国的电池供应链。

美国的打压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反而可能加速中国技术的自主创新。

而且曾经自诩为气候行动领导者的欧美国家,如今也陷入尴尬境地:

美国多次退出《巴黎协定》,政策反复无常;欧洲在能源危机冲击下自顾不暇。

反观中国,不仅坚定履行减排承诺,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就连一向严苛的英国《金融时报》也不得不承认:“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件事上,现在只有中国有能力领导世界。”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清洁能源方案提供了全新选择。

许多非洲、拉美国家正面临“能源贫困”与气候危机的双重困境,欧美国家提出的能源转型方案往往要求它们放弃化石燃料,却又不提供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而中国凭借低成本的光伏、风电技术,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条“不依赖西方”的绿色发展路径。

而此次中国缺席伦敦能源峰会,绝非简单的“日程冲突”,而是对当前国际能源博弈的精准回应。

对美国:中国不会配合其“化石能源复兴”战略,也不会在贸易战中妥协。

对欧洲:若想实现能源转型,合作比对抗更符合实际利益。

对全球南方:中国将继续提供可负担的清洁能源方案,而非空谈“气候正义”。

这场峰会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谁来了,而在于谁没来——以及为什么没来。

在全球能源秩序重塑的今天,中国的选择,正在重新定义未来的规则。

0 阅读:25

风云史迹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