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关税战这个事儿,现在各方的反应可谓完全不一样。比如越南第一时间送上膝盖,并表示会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打击转口贸易。而欧洲则更想要寻求谈判空间。反观我国,对美国关税战则直接不谈判,硬刚,你美国只要加关税,我就对等反击。对于美国关税的地域分裂,事实上是各国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的不同导致的。

现在的问题是,川普一方面在4月10日将将中国关税加到125%,另一方面给其他地方90天的关税豁免时间。美国为什么应对的方式也不一样?川普的关税战到底是底气十足还是色厉内荏?美国对全球发动贸易战,又变成中美两极对攻,这背后有什么深刻内涵?
川普关税战的本质是增加政府税收,减轻财政压力。制造业回流不过是幌子,他要的是立竿见影的税收效果,所以即便越南这样的国家跪下,开出各种条件希望美国能给一张免死金牌,结果川普政府根本就无动于衷的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川普之所以只对中国加关税,没有留置90天的豁免时间,是为了面子。因为之前川普就在社交媒体上针对关税战专门放话给:不要反击,反击就继续加。很显然,在中国反击后,川普如果不继续对中国加关税,他的面子上肯定是下不来的。但是中国反击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美国股市暴跌依然在持续,这样一来,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将迫使美国精英思考,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因此,现在美国国会已经有人提出议案,限制川普的关税权力,如果一直这样任由川普胡来,那么美国的衰退是否可控将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在川普看来,他就是这个世界的王,对各国的任何颐指气不过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表现。或许,在他眼中,我们的反击是在挑战他的“王权”。其他国家现在还没有明显出来挑战川普的原因,更多是为了谈判留存空间,而在川普看来,其他国家实在“Kiss my ass”。用这种极尽羞辱的词汇来描述各国的反应,很显然是在给自己埋雷。川普口下无德,很可能引火烧身,这也是当下美国国会所担心的。
从不同的视角看,那些个准备给美国送上膝盖的国家,或许未必能够达到川普的满意。比如以色列计划增加从美国的采购以降低对美国贸易逆差,越南则一边将美国关税降低到0,一边对美国承诺对中国增加关税以限制中国制造从越南进行转口贸易的可能。但是川普对送上膝盖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回应,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并不满意这些屈服国家所做的一切!
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多人难以窥探的点,就是川普到底要什么?从川普加关税的口号来看,他要的,是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从川普的演讲来看,他更在意的,其实是一天2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川普不止一次的强调,每天20亿美元,每天20亿美元。很显然,他夸张的表述意味着,这20亿美元可以帮助美国政府支付债务利息,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也就是说,用制造业回流的幌子,实施增加政府收入的实际目的。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个点,要钱才是目的,而再工业化,不过是忽悠人的说辞罢了。

那么为什么说美国政府打着制造业回流的幌子,在执行增加关税收入,以补充财政压力的实际目的呢?说白了,关税虽然是饮鸩止渴,长期执行会导致水源断绝。但是关税效果来的快,政策推出了,马上就能收到钱。
相对而言,制造业回流,实现增加税收的速度太慢,而且异常困难。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比如项目设计,投资建厂,然后是生产,获取利润,之后才是纳税。这是一套需要前期大量投入,而且长时间没有税收的一种方式。虽然可以在后期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但是当下美国政府的财政困难该如何解决呢?最重要的是,美国产业链断链太严重,就算是美国的优势产业航空业,能不能单独依靠美国供应链实现供应都是难题,这个时候,越南就算是送上膝盖表示愿意多买美国的飞机,美国也未必能给越南供货不是吗?
相对于这些屈服者准备增加从美国采购商品带来的税收来说,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进口直接加税,无疑是最快,也是最有效增加税收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川普对越南的谈判条件不满意的原因。说白了,美国关税战的目的是要钱,尽可能快的收上来税,而不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屁话。
这就是政客,嘴上说一套,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并非他们嘴上宣传的那样。这才是这些被川普称为“Kiss my ass"的国家,即便是送上了膝盖,美国根本没反应的原因。说白了,美国政府再收不上钱,都要关门了。关税虽然是饮鸩止渴,但是好歹能止渴,总比等不到制造业回流的税收渴死要强得多吧?
我这么说并非是我信口雌黄,而是有现实依据的。从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视角看,美国要恢复制造业,必须大规模增加基础投入,对电力,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如果没有这些配套基础设施,就算美国工厂建起来有什么用?没有电力供应生产不了,没有道路港口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无法转运。
但是川普演讲各种画大饼,对基础投入却避而不谈。什么原因?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大量的投入,钱从哪里来?很显然,这需要财政资金发力,但是这种投资的回报周期太长了,川普的任期仅有四年,他并不想做这些没有收益的项目。这导致美国从2018年就高喊制造业回流美国,到现在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说白了,美国政客们更在乎眼前利益,对于长期稳定的国策执行往往推动力不大。这导致大多数计划去美国投资的项目事实上难以推进。比如台积电这么高端的制造业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工厂,开工日期一推再推。而像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计划更是连影儿都没有。
这些跨国企业心里明白,美国不具备制造业兴起的基础条件,这个时候投资生产,根本就没什么产出。这导致很多美国企业表面上在执行川普的制造业回流计划,但实际上却在从国外将生产好的产品运到还没有成型的工厂内以规避美国的关税压力。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现在看起来,根本就无法完成。美国政府不拿出诚意,企业就会阳奉阴违,而美国政府财政压力山大,怎么可能有钱去优化基础设施呢?
暂缓执行关税政策,本质上是美国害怕前世界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美国的关税政策美国国会为什么会提议限制川普的关税权力?说白了,再任由川普这么搞下去,美国政府将会极其被动,川普暂缓执行关税政策本身,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各种制衡之下,川普也不能完全掌控当下的局面。

我们上面的解释,充分说明了川普在对全球强硬的做法上没有底气。因为害怕美国国会和其他国家一起抵制自己,所以才不得不选择暂缓执行关税计划,美其名曰:给谈判留下充足的时间窗口。
如果川普再不撤销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那么中国,欧盟,东盟形成合力,共同对抗川普的关税政策。现在川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才出台几天?就急忙撤销了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关税,说白了,就是给其他国家一个谈判的预期,避免所有国家倒向中国形成对美国的关税合围。川普如此做,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这个对美国联盟的形成。
美国之所以没有取消对中国的关税,而且还表示中国一旦对美国加征关税,美国将会加的更多。说白了,无非是为了做个姿态。取消别的国家的关税,而增加对中国的关税,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美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是别的国家都不是傻子,川普现在的外强中干等于告诉全世界,美国没有决心对全球同时发动贸易战的实力和耐力,其暂停90天只是在妥协,或者说想用这90天的时间尽可能从其他国家获取利益。其根本的目的并未改变,拿不到利益的话,90天后再战将是不可避免的,说的直白一点,90天就是美国为自己改变劣势,设置的一段休战期。
基于此,作为国际贸易重要一极的欧盟,反而不着急了。他们也想希望通过谈判来争取时间,为欧盟自身争取最大利益。既然美国认怂了,那么接下来欧盟就算是跟美国谈判,也不可能做太多的让步。说白了,中国珠玉在前,欧盟自然明白怎么做。如果美国要集中精力打压中国,那么就必须对欧盟让步。或许欧盟现在也在偷偷笑,他们终于看清了川普政府的色厉内荏,既然美国害怕欧盟跟中国联合,那么欧盟反过来可以用跟中国合作,要挟美国,而不是给美国输送利益。
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崛起,而且美国拿着我们借给他们的钱买我们的商品,还处处使绊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跟美国妥协的空间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中国不是越南,也不是其他的小型经济体,更不是欧盟。无论美国将关税矛头指向中国是为了分化美国的阻力,还是真的要对我们实施极限对抗,我们都不能妥协。这里面除了大国博弈的需要外,还有我国资本构成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原因。

咱们就拿越南来说吧,这个国家经济结构上很类似我国加入WTO的早期阶段。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大多是跨国公司在越南的投资。说白了,这些跨国企业只是将越南当作一个廉价的生产基地,越南本土资本的制造业产能占比很少。这个时候,越南如果不屈服于美国,那么这些外资就会迅速撤离,寻找对美国屈服的地方去重新建立生产基地。这样一来,越南的经济就会被抽离一空,多年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
我们跟越南不一样,在我国刚加入WTO的时候,我国更多是在发挥国外企业生产基地的作用。国内资本在多年的积累后,已经完成了蜕变。我们当下的制造业基本上控制在本国资本手中,外国企业很多生产也是为了内销。说的直白一点,我们已经不再对外国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而是为其提供本土制造业生产的商品。
此外,中国不像越南,外贸占GDP的三分之一,那是我们08年之前的状况。现在的中国很多制造业都不依赖对外出口,而是依赖国内市场消化产能。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算对美国妥协,确实能够增加一点点对美国的出口,但是国内经济受到的损失更大。这个相信很容易理解吧?我们自己有足够的产能,而且这些产能的大部分是在满足国内的需求,美国市场虽然重要,但是在我们外贸企业的占比并不大,这种情况下极限压缩本国的生产成本,很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产业升级完成的非常漂亮。五年前离开美国的高端制造,确实很多企业的生产会面临脆断。但是现在无论是芯片,还是大飞机,国内的生产都能满足供应。我们已经不是那个离开美国制造业,高端制造就会衰退的经济体,这个时候,保持对美国的高关税,实际上在促进本国高端制造的崛起。如果我们对美国实施零关税,美国高端制造闯进来,反而会占据我国高端制造的市场份额。
既然我们还需要继续进行科技突破,为什么不用本土高端制造替代美国产品,为本土经济创新不断积累市场份额呢?在科技突破的关键节点上,自我封闭本质上是在给本土高端制造提供向上突破的动力,如果没有市场的孕育,本土高端制造就会变成纯投入没有产出的科技研发,这样并不利于我们自己的科技突破。芯片和光刻机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对华进行科技封锁才几年?我们的芯片生产就已经突破5纳米生产工艺。此外还有Deepseek的进步,中国军工科技的进步,这些先例就以说明,接下来我们没必要对美国妥协,对美国加征关税不但不会损伤我们的制造业,还会反过来促进科技企业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屈服在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之下,本质上是在给美国直接送钱。大家思考一下,过去中美经贸关系对美国有多么有利?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生产出廉价商品供应给美国,然后从美国赚到美元之后,再将钱借给美国反过来买我们自己的商品。关键问题是,我们借钱给美国,帮助美元维持购买力,他们不但不感激,还总是找各种机会给我们使绊子。这个世界有这样的道理吗?
现在我们既然已经不再需要这套体系来维持发展,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试问,除了美国,哪个得了我们恩惠的国家不计我们的好呢?
小结:川普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全球关税战,最终演化成为中美两家的对攻。很显然,从一开始我们就清楚美国要什么,他们不过是在打着制造业回流的幌子,继续执行讹诈全世界经济利益的事情罢了。说白了,只要给钱,什么都好说。不给钱,那么美国就拿关税说事儿。这种赤裸裸的讹诈行为,本身就像是强盗劫道一样低级。
当下中国针尖对麦芒的对美国进行极限反击,不再跟美国妥协。除了不再信任美国以外,更多的是我们本国产业基本控制在本国资本手里,外国企业在华生产很少,而且这些企业看重的是中国内部市场,而不是对美国出口。所以即便美国对中国加关税加到多高,都不影响这些企业在华的利益。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底气,源自于我们自身的经济潜力。
至于欧盟,虽然在跟美国谈判,但是他们更多在以第三者的态度来要求美国给予他们利益。道理很简单,美国的色厉内荏让欧盟明白,欧盟完全可以用倒向中国来威胁美国。因此,接下来,老美只要无法拿下欧盟,那么这一套设计只能对一些小国进行讹诈,就像极限金融战无所收获一样,关税战也注定会虎头蛇尾。
最终,像越南这样的,以跨国企业生产来维持经济发展的国家,只能对美国妥协。送上膝盖美国依然不鸟他们的原因,说白了,他们没有自己的资本,没有自己的产业。美国想要钱,他们给不起。最终这些个倒向美国,疏远中国的小国,只会沦为这场经济博弈的炮灰。从我们的视角看,他们的未来很悲惨,但丝毫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