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和咱们说的语言不同音,但为啥古诗读起来却很押韵?真相了

锐智随心趣事 2024-12-12 01:52:11

友友们大家好你们的光灿小编来啦!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精彩话题!

今天分享的话题是

古代人和咱们说的语言不同音,但为啥古诗读起来却很押韵?

你有没有想过,古代人和咱们现在说话,那音调、发音差别大了去了,可为啥咱们读古诗的时候,还是会觉得特别押韵,朗朗上口呢?这事儿啊,还真有点意思!

感觉“回” 读Huai的证据应该还是比较多,至少李白那首和贺知章那首,对韵脚取个交集。 此外比如“徊”读huai,明显是回做声旁,双人形旁,这种书面语较口语少用,所以大概率能保留原来的读音。

其实说白了,现在没必要追求押韵。古代是诗歌,很多是要唱出来的,最早的诗经很多是民谣,也是唱的。如果不押唱起来别扭。现在古诗就是古诗,理解它的含义就好了,我们又不唱诗。

因为语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相同的音分化是需要条件的。

不同时代的古汉语,都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任何现代汉语的思维逻辑去理解古汉语,都很勉强。白话文书面化~是分水岭。标准普通话,事实上已经统一了语言体系。至于是否押韵,已经不重要了。未来,古诗词只能以字为单位,用未来的语言逻辑来鉴赏、欣赏。

因为语音的变化不是无序的,是有规律的,同韵的字语音变化后大概率还是同韵的,不同韵的只占一少部分。

你前半句话指的是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读音,后半句话指的是同韵的字在任何时期都完全押韵。“同一个字”不等于“同韵的字”,“不同音”不等于“不押韵”,所以“同韵的字”自然是押韵的。但这个结论并不完全正确,“押韵”也只是大部分“押韵”。古诗中还存在一些古代押韵,现代不押韵的情况。在古代,也存在用楚方言读押韵,用晋方言读不押韵的情况。韵书里记载的同韵字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有不押韵的情况。因为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古代出现了韵书,就用来统一用韵的。古代诗人们写诗填词,用的比较广泛的是《平水韵》《词林正韵》,现代写旧体诗的诗人也用。

最后

您对这个事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1 阅读:300
评论列表
  • 2025-02-17 21:59

    小学时学过一首很著名的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用普通话读是不压韵的,但用我们当地方言读却押韵。这里,“色”方言读塞(入声),与“在”(入声)押韵,“声”方言文读为心(入声),与惊押韵。

猜你喜欢

锐智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