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人注定吃亏?为什么职场高手都“脸皮厚”?钝感力决定你的职业上限

半闲读书 2025-04-28 14:49:46

最近看完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钝感力》一书,受到的启发还是蛮大的。对于钝感力,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它可以说是渡边淳一发明的一个词汇,我理解为抗压能力或抗打击能力。

虽然这本书有十七个章节,但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围绕钝感力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职场、身体健康以及恋爱和婚姻生活。

因此,我就将看了这本书的体会分为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篇就先来说一下钝感力对职场的重要性。

我记得初中的政治课专门讲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战胜挫折的能力。其实这种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有,这些人性格往往比较圆滑,你说好听的他会听进去,你说不好听的他会忽略,这就是渡边淳一说的这种人钝感力很强。

相反,有些人天生钝感力不强,在职场方面主要体现在自尊心太强,不能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明明感觉自己很有才华,明明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为什么领导要批评我。这样的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总是不得志,经常被领导批评后愤而辞职,错失了大好的前程。

才华横溢作家的陨落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这本书中举过一个例子,他认识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A,至少比他有才华。A虽然有才华,但自尊心非常高。

A的作品确实非常好,但寄给出版社后经常被退回来。一来因为A是青年作家,名气不大。二来A自尊心很高,不擅长社交。

在他们那个年代,想要自己的作品出版是要跟出版社领导和编辑搞好关系的,甚至需要经常请这些人吃饭。但A并不擅长社交,也不屑于用这种方式来推动自己作品的出版。

A的作品多次被退回后,他终于崩溃了,整天郁郁寡欢,还经常酗酒。没过几年,A就在文坛销声匿迹了。

其实A就是一个钝感力很差的人。A很有才华,如果他抗打击的能力更强一些,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多去跟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沟通,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将来他成为著名的作家也不一定。

不同的结果

在《钝感力》中,作者渡边淳一还举过一个例子,一家大型医院的主治医生B脾气很暴躁,在动手术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的斥责助手们。

每次动手术,B的助手有好几个,排在最前面的C是挨骂最多的一个。虽然挨骂最多,但C早就习惯了,在B训斥C的时候,C总是脱口而出:是是。

如果换做其他人,挨骂这么多,手术完成后肯定心情不好,但C不一样。手术结束后,他立刻将手术中的事情忘得一千二净,舒舒服服地泡在洗澡水里。

完事后回到医疗部,一边喝着啤酒、日本酒,一边和同事们谈笑风生地聊起刚刚结束的手术以及其他各种事情。C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愉快统统丢到了脑后,这很明显就是钝感力超强。

后来,C成为了一家大型医院的副院长,在退休后还成为了这家医院的荣誉院长。

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名助手D,在受到B的训斥后,总是酗酒,甚至酒后在马马路上耍酒疯,后来的发展也很一般。

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工作多年,我感觉当领导批评你的时候,首先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暴走。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挺骄傲,每当领导训斥我的时候,总是感觉不服气,有时候还会顶撞领导。

我当时的领导也还好,就说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我说的话对不对。

等到我冷静下来,仔细一想领导说的话,感觉还真挺有道理。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别人训斥我的时候,我就仔细听,冷静思考,然后再跟对方理论,如此一来跟同事和领导的关系都搞的不错。

如何面对同事的冷嘲热讽

在职场中,除了来自领导的压力,同事给的压力也不可小觑。如果同事嫉妒你怎么办?

渡边淳一给出的方法我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他表示当有人嫉妒你工作能力时,无论是暗地里还是明面上对你冷嘲热讽,你完全可以直接跟这种人说:

“对不起,因为我太能干了,才让你烦躁不安。我十分理解你嫉妒的心情,我知道你活得很辛苦,适可而止吧。”

“谢谢你总是这么嫉妒我,托你的福,我会更加努力的,今后还请继续嫉妒吧”。

用调侃的方式进行回击,既舒缓了自己的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讽刺,着实是非常妙的一招。

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因为钝感力不强而被埋没是非常可惜的。如今的职场压力都很大,没点钝感力真的很难在职场中生存下去,估计这点对于那些职场老兵来说是深有体会。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超过了1100多万,这些高校毕业生都要培养自己的钝感力,才能更好的适应职场环境。

0 阅读:3

半闲读书

简介:专注财经、经历、楼市现象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