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是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军最不愿意回顾的战役之一。
原本疯狂叫嚣“三个月拿下苏联全境”的德军,在莫斯科耗了大半年,伤亡十分惨重。
德军逼近莫斯科
仗从夏季打到秋季,直至凛冬已至,德军依然未能进入莫斯科市区。由于补给线中断,德军士兵就连过冬的棉衣、靴子都没有。
可奇怪的是,哪怕德军部队每天都有大批人冻死,他们都没有抢夺苏联老百姓衣物的战争罪记录。
莫斯科保卫战过程中的这一细节,在二战结束之后,经常被“死忠”法西斯分子当做德军部队“军纪严明”的证据,大肆宣扬。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只要将叙事视角转到苏联方面,就会发现真相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1.“后面就是莫斯科!”其实在开战之初,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德国高层,是完全没想到莫斯科保卫战能够打这么久,以至于硬生生拖到了冬天。
德军的初始军事计划,是进行一场畅快淋漓的“闪电战”,迅速解决苏联这个棘手的敌人。
正是基于“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德军才会选择在1941年的夏季突袭苏联国境,因为夏季最适合进行北部交通运输补给,作战效率最高。
一开始,猝不及防的苏军还真被德军部队狂风骤雨般的猛烈攻势打懵了。
不到三个月,基辅宣告失守。
德军入侵莫斯科
此时的苏军,已经牺牲掉了整整六十万主力部队的战士,后勤补给状况更是满目疮痍。
纳粹德军因此而野心急剧膨胀,急吼吼地朝着苏联首都莫斯科进军。
他们美滋滋地计划着,最迟在1941年10月攻破莫斯科城,到时候苏联远东区便不足为惧了。
对于苏军而言,此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首都防线,战士们必须坚守住。否则苏联乃至整个欧洲,全世界,都将笼罩在纳粹邪恶政权的阴影之下。
苏军一位阵前牺牲的烈士,临终之时喊出了振聋发聩的战斗口号:“我们已无退路,后面就是莫斯科!”
千千万万苏联战士浴血奋战,不畏死亡保家卫国,终于拖住了德军前进的脚步,这一拖就到了十二月。
2.“冬将军”大显神威德军神乎其神的“闪电战”,其实只适用于最多三个月之内的战争。
只要战事绵延至一百天以上,搞“闪电战”打法就必败无疑,莫斯科保卫战便是实例。
进入十二月之后,德军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补给线中断。
夏、秋季的时候,因为波兰已经被德军实控,乌克兰首府也在掌握之中,东欧的交通运输是畅通的。
可当战事拖延到了冬季时,过长的物资补给线路,在风霜暴雪面前显得是那么脆弱。
由于风雪不断,地面积雪、冰层过厚,德军后勤部队无论是空运还是陆路运输,都遇到了极大困难。
甚至在十二月中旬,曾出现过德军部分前线部队整整一周,都无法接收到任何补给的情况。
交通运输线路中断,德军很快便出现了严重的物资匮乏。
作为临近北极圈的“雪域巨人”,苏联的冬天,可是相当难熬的。
德国已经是纬度相当高的国家了,冬季平均气温大致相当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平。
而苏联境内,冬天温度甚至比德国还要低。1941年是俄罗斯的“冷冬”,均温直接比德国低了十几度。
从法国大革命时代开始,冬天的朔风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就像是一把保护伞,一位威武雄壮的护国将军。
用兵如神的拿破仑,败给了俄罗斯的冬风,法军不战自溃,仓皇逃回本土。
这一次,苏联的“冬将军”又大显神威了。
夏日时节志得意满的德军,事先并没有考虑到冬季作战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准备的军粮、衣物,都完全不适用于低温条件。
在莫斯科附近的乡村地带,大量德军部队的坦克、装甲车因为发动机被冻住无法启动,被抛置道旁;德军士兵的军粮因为冻得硬邦邦,根本没法儿吃,冬季的野外也完全没有给食物加热的条件。
最糟糕的是,德军士兵们身上穿的,都还是秋季的单衣,部队急缺厚重衣物御寒。
由于气候恶劣,从波兰到苏联境内的运输路线,已经被迫中断了。德军士兵们领不到新军装,只能穿着薄薄的衣物硬熬。
莫斯科保卫战进入到冬季阶段之后,德军部队每一天都有一批批士兵活活冻死,饿死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非战斗减员现象,极大挫败了德军的锐气,使得他们的部队士气低迷,战斗力大减。
原本计划着“闪电战”的德军,此刻彻底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
3.军纪优良?坚壁清野!此时,一个吊轨的现象出现了:德军部队的行军路上,到处都是村落,有许多苏联老百姓定居。可纵观整场战役,德军部队竟然找不到士兵抢夺百姓衣物的记录。
纳粹德军的士兵宁可自己活活冻死,都要“秋毫无犯”,避免损害平民百姓的利益?
军事专家们才不信法西斯领导的部队会“军纪优良”,因此广泛怀疑德军报告造假。
可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德军“零抢劫”的记录,确实是真的。这倒不是德军士兵们多有觉悟和良心,而是他们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能抢的东西了。
早在1941年的十月底,苏军高层预感到战役将会拖到隆冬时节,一场“坚壁清野”的行动便展开了。
苏联方面进行了“总动员”,将莫斯科附近的居民悉数迁移到市内或者远东区。
能搬走的物资一样都不留,实在运不动就一把火烧掉,总之不能留给德军。
正因如此,当德军朝着莫斯科的方向进军时,沿途都是一座座遍地焦土的“空村”,里面连一粒米、一团棉线都没有。
纳粹士兵们就算把冻土给硬翻到底,都找不出任何可用的东西,更别提抢夺老百姓的衣物了。
由于苏联的“坚壁清野”,德军士兵们没有东西可抢,这才在军事记录里显得“军纪优良”。
而苏联这一招儿,还是跟沙俄学的。当年沙皇亚历山大对付拿破仑率领的大军,便是烧光莫斯科城郊村落的储粮,让法军无法久待。
这套“坚壁清野”的战术,经过沙俄、苏联两个时期的实验,证明了是十分有效果的,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冬季环境下。
可多年以来,该战术也是饱受诟病的。因为此战法破坏的不仅仅是战场,还是老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沙俄对抗拿破仑军的时候,因为居民内迁十分仓促,半路上死了不少平民百姓。
苏联虽然整体上比沙俄强很多,平民伤亡数量不算多,可“坚壁清野”带给老百姓们的财物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
有人觉得,为了抗击纳粹,这种牺牲值得;但也有人觉得,苏军可以使用更好的战法,避免折腾无辜的老百姓,同样能够打跑德国鬼子。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苏军“坚壁清野”是必要的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哦。
参考资料:
[1]王曉平.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保卫战[J].黄埔,2022,(01):87-89.
[1]李思达.莫斯科保卫战[J].国家人文历史,2022,(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