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所研究型大学大裁员:解雇247名美国员工、1975名外籍员工

翱皓谈文化 2025-03-18 15:12:50

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扛不住压力,实施大规模裁员,引发全球教育行业热议!

失业君小编 | 文Thirdman | 图

2025年3月13日,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医学排名世界第二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正式发布通告,透露因联邦政府削减了高达8亿美元的科研经费预算,该校将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包括裁撤247名位于美国本土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全球44个国家中的1975名外籍雇员,同时,约100名员工将面临无薪休假的困境。

此次裁员行动被公认为该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规模裁员”,其波及范围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及其下属的非营利机构,如国际健康组织Jhpiego,严重影响了孕产妇保健、疾病预防、清洁水供应等多个至关重要的项目领域。

作为全美年度科研投入最高的学府之一,其年度研究经费支出超过30亿美元,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度依赖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约占总收入的50%,尤其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拨款。特朗普政府以“压缩联邦财政开支”为理由,终止了对多个关键科研项目的资助,其中就包括一项价值2亿美元、旨在全球范围内抗击肺结核的卫生项目,以及一项在印度开展的、结合了HIV治疗与机器学习技术的5000万美元实验计划。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大规模裁员并非偶然,其根源在于联邦经费遭遇的“断崖式”削减,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则是直接触发因素。此番风暴不仅席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同样未能幸免,其4亿美元的拨款也被撤销,众多高校因此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早在2024年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便已宣布削减科研经费,将间接成本的上限从28%大幅下调至15%,这无疑为各大高校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此外,该校长期依赖的全球化研究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非洲的蚊帐分发项目到南亚的卫生改善计划,这些国际合作项目均高度依赖于USAID的资金支持。一旦联邦拨款中断,这些遍布全球的研究网络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凸显出全球化研究模式的脆弱性。

本次裁员事件对教学与科研领域造成了深重的冲击,导致诸如肺结核诊断技术研发、母婴健康干预等旨在“挽救生命”的长期研究项目被迫终止。SMART4TB项目的负责人理查德·柴森透露,非洲数千名患者将因此无法获得实验性治疗,同时,美国五家医疗技术公司也丧失了将新冠检测设备改造用于肺结核研究的宝贵机会。重症监护专家西奥多·伊瓦希纳则警告称,联邦资金的削减将给马里兰州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曾为当地创造了超过9万个工作岗位。

裁员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直接受资助的岗位,还波及到了跨项目协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尽管部分教授尝试将失业的同事纳入现有的研究课题中,但基金会资金难以完全替代政府支持的作用。此外,多所大学已经采取了冻结招聘和缩减招生的措施,如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已撤销了2025年秋季所有研究生的录取计划,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科研后备力量。

美国科学家普遍担忧,这一系列举措将导致美国在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下降。NIH资金的削减可能会使中国、欧洲等竞争对手在基因编辑、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加速赶超。从短期来看,依赖联邦拨款的高校都将面临类似的困境。哥伦比亚大学、雪城大学等已经冻结了招聘计划;而哈佛、麻省理工等顶尖学府也在收紧财政,以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行“学术瘦身”政策,那么更多大学可能将不得不进行裁员或调整研究方向。

从长期来看,大学需要探索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例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正在积极寻求私人捐赠和外国政府的资助,但其发言人坦言,这些资金难以填补8亿美元的巨大缺口。这种转型可能会推动高校向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倾斜,但也可能导致学术研究的商业化倾向加剧。

失业君小编深入分析指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裁员事件并非孤立的教育界现象,它深刻启示了国内研究型大学需警惕多重风险——

❶警惕过度依赖单一资金来源

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拨款占比同样较高,需未雨绸缪,拓展企业合作、社会捐赠等多元渠道。例如,复旦大学在2025年QS学科排名中上榜数居内地之首,其学术声誉提升部分得益于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成果转化。

❷强化社会服务与政策对话能力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困境凸显了高校与政府博弈的脆弱性。国内大学需加强政策沟通,确保科研方向与国家战略协同,同时通过智库建设、公共健康项目等提升社会影响力,争取更稳固的支持。

❸推动全球化与本地化平衡

该校的全球健康项目因资金断裂而停摆,提示国内高校在拓展国际合作时需注重风险分散。例如,深圳医学科学院与山东大学的合作模式(联合研究、人才互聘)或可借鉴,既能整合资源,又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波动。

总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裁员事件不仅是一场财务危机,更是对全球研究型大学治理模式的警醒。在政治干预、经费波动与学术独立性之间,高校需重新定义自身角色——既要成为国家战略的推动者,也需捍卫科学探索的纯粹性。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案例既是反思的镜子,也是发展的机遇。通过构建更加灵活、多元化的科研生态,中国有望在新一轮全球知识竞争中抢占先机。

议网友热议

@冰水月Update(IP沪):

这样下去,美国大学的吸引力在未来会不会随之衰退?

@长安会云(IP京):

看到这个大学就想起了口罩时期,媒体很喜欢引用这个大学的统计数据。

@茜己QQYI(IP苏):

非985民办普通大学?这么大规模外籍雇工……

@Benjamin(IP赣):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要裁员了,感觉这些教授可以到中国来。

@梦回BRZ(IP贵):

简单的一个裁员动作,大学元气恢复至少需要十年……

@夏荣桦Vivian(IPHK):

川普马斯克的影响立竿见影,没整垮deep state,先把美国科学界教育界整垮了。

最后一条,

是滴!

1 阅读:1523
评论列表
  • 2025-03-19 20:18

    中国可以去美国看看了,有合适的人可以请去中国继续做研究。[呲牙笑]

  • 2025-03-20 15:59

    研究给老鼠变性[呲牙笑]真他妈缺德[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3-23 11:51

    关了最好,搞不好,在制造病毒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