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CEO三年总薪酬15.88亿!捐出4.4亿难息“天价年薪”争议

翱皓谈文化 2025-04-22 15:14:37

自贝壳创始人左晖离世后,现CEO等高管的薪酬问题便成为舆论焦点!

失业君小编 | 文Tima Miroshnichenko | 图

数据显示,现CEO2021年薪酬为847.8万元,2022年飙升至4.75亿元,2023年达7.13亿元,三年累计超12亿元,若计入2024年预估收入,总额或突破15.88亿元;执行董事同期薪酬亦从685万元增至5.29亿元,涨幅77倍。

这一薪酬水平远超行业标杆:京东CEO刘强东年薪不足其零头,腾讯总裁刘炽平2023年薪酬3.9亿元亦不及贝壳现CEO。

然而,贝壳的业绩却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24年贝壳营收935亿元(+20.2%),净利润却同比暴跌30.8%至40.78亿元,毛利率从27.9%降至24.6%。核心业务存量房交易收入仅微增2亿元,利润减少10.1亿元,新房业务增速亦放缓。尽管现CEO宣布捐赠价值4.4亿元的900万股股票用于公益,但市场质疑此举仅为平息争议的权宜之计。

贝壳官方将高管薪酬归因于股权激励。2023年现CEO通过行权获得7.02亿元股票,行权价较市价低62%,被质疑为“低买高卖”的利益输送。对比国际同行,美国房地产中介RE/MAX高管薪酬仅占净利润3%-5%,而贝壳这一比例高达29.6%。更关键的是,现CEO团队通过左晖家族信托掌握50.3%投票权,形成“自定薪酬”闭环,引发治理结构失衡的担忧。

与高管财富暴涨形成讽刺对比的,是贝壳的裁员潮与基层员工收入下滑。2024年,贝壳上海、深圳等地裁员,研发和金融部门为重灾区,补偿标准为“N+3”;同期经纪人年均收入降至6.8万元,较2021年合肥招聘广告中“底薪6000+1800补助”的承诺缩水。贝壳2024年运营成本中,人力支出因经纪人数量突破50万(+16.9%)激增,但基层薪酬占比被压缩,而高管薪酬在“一般及行政费用”中占比畸高。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贝壳的ACN(经纪人合作网络)模式本为打破行业壁垒,如今却异化为“数字抽佣机”。平台每单抽取12%-18%佣金,叠加系统使用费,导致30%加盟门店亏损。同时,贝壳将成本转嫁至生态链:新房渠道费率3%-5%蚕食开发商利润,二手房双向收费推高消费者成本。尽管非房产交易业务(如家装、租赁)增速显著,但利润贡献有限,难以支撑高管薪酬的合理性。

贝壳案例折射出平台经济“控制权集中化”与“利益分配失衡”的深层矛盾。高管年薪可覆盖数万基层员工年收入,而平台抽佣率挤压中小商户生存空间,最终由消费者和经纪人买单。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2024年财报发布后,贝壳港股单周暴跌18.7%,市值蒸发超500亿港元。若薪酬机制持续背离业绩与责任,恐将加剧行业信任危机。

总之,贝壳的天价薪酬争议,本质是企业治理与长期价值的博弈。在房地产深度调整周期,平台型企业需平衡资本回报与社会责任:一方面,需建立动态薪酬机制,将股权激励与长期业绩绑定;另一方面,应优化成本结构,避免“高管肥、员工瘦”的畸形分配。若现CEO们无法以业绩自证薪酬合理性,贝壳恐难逃“王莽篡汉”的质疑,而非“刘备托孤”的佳话。行业未来,取决于能否在效率与公平间找到新平衡。

网友热议

@XiaoxueTang(IP苏):仔细一扒,这7.13亿元的天价薪酬,居然是从847.8万元的基础上,经过短短2年时间涨上去的。为什么不分红?工资多交一倍的税?

@枫啸998(IP皖):

成千上万的经纪人跑断腿、磨破嘴。

@麻酱9F(IP云):

这个跟胖东来好像走的是相反的路径,您怎么看?

@一念姑苏(IP粤):

房地产中介本质是服务行业,结果平台抽完开发商抽客户,最后服务者穷、消费者贵、老板暴富。这畸形生态该整顿了!

@listenrain84(IPHK):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中,薪酬差距应该是基于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而不是仅仅因为职位的高低。

@春风余生890(IP京):

创始人走了,剩下的高管就开始给自己猛发钱?

最后一条,有恃无恐吧!

0 阅读:2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