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7年(同治6年)7月,广东陆路提督刘松山率军由陕北清涧开至甘肃花马池,旋即与从董志塬撤出的陕西回军大战于灵州境内。与此同时,张曜的豫军、金顺的旗兵会师于磴口,正由北而南,驰奔宁夏,从而形成夹攻金积堡的态势。
见清军大举袭来,伊斯兰教白山派(即马明心所创的哲赫忍耶新教)教主马化龙故技重施,一面派员赴清营乞抚,并给刘松山军送去十万斤粮食;一面又派军攻夺灵州城,决秦水河堤引水冲淹楚军,以迟滞刘军的攻势。这种阳奉阴违的两面手法,当然骗不了身经百战的刘松山,但陕甘总督穆图善和绥远将军定安等旗人要员却上奏指责左宗棠破坏招抚大局。左宗棠一贯主张剿抚并用之策,他深知“与旗员闹口舌是吃亏事,与前任争是非非厚道” ,但对穆图善等人竭力主抚嗤之以鼻,悍然不为所动——“不能将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

当年10月,刘松山督军攻破灵州城及附近各回民堡寨后,开始进逼金积堡,左宗棠又调遣雷正绾等军北援,由刘松山统一指挥。此后,马化龙率回军据险坚守, 还飞檄西宁、河州回民军速速来援,并趁楚军远来立足未稳,分兵偷袭其后方。刘松山军虽然攻破了灵州城及附近的一些回堡,但伤亡惨重,且定边被马化龙分兵袭夺,致使刘军粮饷通道被截断。
到1870年(同治9年)正月间,因一系列变故使情势变得更加危殆。先是刘松山率部进攻金积堡,一举攻破马五寨,马化龙见楚军攻势凶猛,很难阻抗,又准备投降。刘松山大意轻敌,亲自到五马寨受降,突然被马化龙麾下反对投降者打冷枪击毙 。 主帅意外身亡, 楚军猝不及防,阵营大乱,回军趁势发起反攻,雷正绾等军大败溃输 ,损失颇重。

灵州回军发起反攻后,分兵进入陕西甘泉、韩城、郃阳等地 。西北地区满汉大员纷纷斥责左宗棠,甚至有人上疏弹劾他,清廷也命李鸿章率淮军西进,准备用李取代左。
刘松山伤重而死后,左宗棠让松山侄刘锦棠继统其军,坚持在金积堡、吴忠堡等回军重要据点与敌鏖战,同时分军攻打已经深入陕北的各股回军。
双方战至当年二、三月间,马化龙军屡屡受挫,攻入陕北的各支回军也纷纷败退。这样,之前不利的局势终于被扭转过来,楚军又占据了明显的优势。(铁马读史)在之后的半年中,楚军加紧封锁、围困金积堡,在截断其粮道的同时,又一次接一次地猛攻其外围堡寨。到十一月,金积堡外围的500多座回寨、军事堡垒,或被楚军攻破,或被招降,悉数被楚军摧毁或占领。

金积堡城经马化龙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城墙周长9里、高4丈、厚3丈 ,堪称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但楚军围困万千重,时间一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人心震恐。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多次乞降的白山派大阿訇马化龙自然惶惶不可终日, 生性反复无常的他又很贪生怕死,更无意与清军决战到底,经反复权衡利弊后,他又一次决定率众向清军缴械投降。

不久,左宗棠以隐匿洋枪不交,图谋复叛等罪名,授意刘锦棠将马化龙父子及其手下十余名骨干凌迟处死,另有1800多名回军降兵也一并被诛杀。金积堡被楚军攻下后, 西北回军中最大一股势力至此灰飞烟灭。
据史料记载,马化龙一生五降五叛,一旦战败局势不利就向清军乞降,获准后立马改名叫马朝清,认同自己是大清子民;一有机会就旋而复叛,又改回自己的经名穆罕穆德·艾依乃玛·阿俩毛俩乎,自认是中东斯坦国穆斯林,其不讲信用,反复无常,狡黠诡诈, 即使吕布重生,也要自叹不如。



飞将军刘锦棠

张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