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巴甫洛夫被判死刑,斯大林在判决书上删去3个词,后说了句话

是郭小栓吖 2025-04-21 16:31:06

二战那场大战,真的是全球人民心里头抹不去的惨痛记忆。想当年,苏联那地方,英雄豪杰一大堆,猛将多得数不清,绝对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大佬。

然而,苏联跟当时的另一个军事大国德国对上后,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苏联在欧洲的大片地盘,被德国的闪电战打得溃不成军,很快就丢了。这事儿吧,主要还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将士和领导层犯了大错。他们的指挥和决策,实在是太糟糕了,所以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巴普洛夫大将一战成名,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他因为首战就折了几十万大军,输得那叫一个惨,结果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事儿闹得太大,斯大林都看不下去了,直接下命令把巴普洛夫给处决了。

巴普洛夫究竟是何许人也?为啥跟德军干架时输得那么惨,最后还被处决了呢?

【军事双星】

苏联那时候,猛将多得是,人才辈出,但真正能爬到高级将领位置的,却没几个。说到这,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出名。

那时候,还有个和朱可夫一样有名的将军,他是苏联公认的坦克高手。二战刚开始那会儿,苏联的军事大佬们就已经看到了坦克的关键作用。

在以后的战场上,坦克肯定会唱主角。为了抢占战争先机,苏联的军事大佬们琢磨着要搞个试验。

他们在整个军队里搞了两个坦克团的试点,打算从这里学到一些好办法,好以后能在全军铺开,尽快提升战斗力。

在那种环境下,巴普洛夫和朱可夫被提拔为两个实验坦克团的领头人。不过呢,他们两人在之后的从军路上,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说到底,问题出在朱可夫和巴普洛夫头一回带着坦克团上战场时,两人看法就有了分歧。巴普洛夫一看坦克团准备就绪,心里就痒痒,急着想干票大的,好让自己名声大噪。

碰巧了,那时候西班牙正打得不可开交,内战闹得沸沸扬扬。苏联,这个军事上的大佬,接到了上面的任务。巴普洛夫得带着他的坦克大军,以苏联志愿者的名义,跑到西班牙去帮共和派一把。

战事推进得很顺畅,苏联的装甲军团跟意大利、德国的坦克大军杠上了,两边你来我往,互有输赢。

甚至苏联的坦克部队在某个时候还占了优势,收获了不少战果,这让巴普洛夫产生了误解。为了能让胜利更大,巴普洛夫就带着坦克部队往前冲,结果越冲越深,没了后援。

挺倒霉的是,德意军队刚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但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他们瞅见苏联坦克冲得太猛,立马就占了个好地方,用反坦克炮埋伏起来打。

巴普洛夫那次冲动的决定,让苏联坦克部队吃了大亏,损失特别严重,而且还让大家对坦克部队的作用有了误解。

巴普洛夫经历了西班牙内战的残酷后,一跃成为苏联知名的坦克大咖。他在高层的发言,也相当有分量。

巴普洛夫受到之前西班牙战事错误信息的影响,在回去见斯大林时,专门跟他讲了讲坦克部队现在的进展。

他觉得现在的坦克不太适合单打独斗,还是得配上大堆步兵才行,坦克主要还是打个辅助。斯大林特别信得过巴普洛夫,所以就没把坦克部队另一位统帅朱可夫的看法当回事。

巴甫洛夫的主张挺对老苏联骑兵将领们的胃口,这些传统的骑兵头头们努力去说服斯大林,结果就是让那刚开始有点样子的坦克队伍,一直没能往前迈大步。

1939年那会儿,我盯了坦克部队好一阵子,说真的,没看出来它们有啥特别厉害的地方,跟巴普洛夫讲的大体上是一码事。

这一年的11月,苏联的军事领导层做出了个决定,就是把已经组建好的四个坦克军给打散。按照巴普洛夫的想法,他们把这些坦克都分到了步兵队伍里,目的是想让部队的战斗力更强。

【‘固执’的巴普洛夫】

巴普洛夫给斯大林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在给斯大林汇报工作时,他讲得头头是道,整个人看起来非常老练沉稳,信心满满。

但在同事和其他人看来,巴普洛夫这人特别倔,除了斯大林,谁的话都不往心里去。

1941年那会儿,苏联统帅部想摸清苏军以后打仗时的长处和短处,就打算搞个红蓝军对抗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朱可夫来带蓝军,巴普洛夫带红军。

巴普洛夫对这次军事演习没太放在心上,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在演习里找出军队的不足,然后改进战术。他更琢磨的是,怎么样能在这次演习里头捞到最多的实惠。

他琢磨着怎么把自己的名气再往上提一提,所以在安排士兵位置和战术时,看起来有点漫不经心。反正这次演练都有既定方案,照着计划走,红军和巴普洛夫那一方的胜利就稳稳到手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巴普洛夫预想的那样发展。朱可夫在侦察时,眼尖地瞧出了巴普洛夫防线上的破绽。

明斯克这个本该是防守重地的地方,却没得到啥重视,守在那儿的士兵少得可怜。相反,在靠近边境不远的比亚韦斯托克,却是大军集结,守卫森严。

在朱可夫眼里,巴普洛夫的防御简直漏洞百出,整个防线既没深度,关键时刻也没个能顶上的后备队伍。

朱可夫打算战争一爆发,就立马给巴普洛夫来个狠的,让他这个新晋将领清醒清醒,免得他以后在战场上栽跟头,害得士兵们无辜送命。

战争真就如朱可夫所料那般展开了,朱可夫将手下兵马一分为二,一路人马去围攻比亚韦斯托克那边巴普洛夫带领的红军,另一边呢,则火速出动去偷袭那会儿几乎没啥防备的明斯克。

巴普洛夫看到朱可夫蓝军的举动,一下子愣了神,朱可夫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演习计划,这让巴普洛夫气不打一处来,原本打算好好露个脸,结果却成了丢人现眼的时候。

然而,巴普洛夫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反倒是跑到演习部,还向朱可夫的上级那里告了朱可夫一状。

苏联的高层领导们,看完整个演习流程后,心里都明白这事儿怪不到朱可夫头上。但没办法,巴普洛夫那时候是斯大林最看重、最喜欢的将领,所以他们只能拐弯抹角地提醒朱可夫一下。

另外,也好心提醒了巴普洛夫在演练时犯的错误,但遗憾的是,巴普洛夫那会儿正一肚子火,对旁人的提醒完全没往心里去。这种做法,也给巴普洛夫日后的挫败悄悄铺了路。

【斯大林阵前斩将】

巴普洛夫在那之后,被斯大林和苏军高层看重,挑大梁当上了西方方面军整个军区的头儿。

以前苏军里还没出现过这么年轻就迅速升职的司令员。巴普洛夫升为高级将领后,他负责守卫的区域,正是之前红军在演习中负责防守的明斯克那一带。

巴普洛夫没把之前在演习场上吃的亏当回事,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演习防御方法来安排部署。

巴普洛夫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比亚韦斯托克,这样一来,明斯克就等于没了防守,德军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空子。

现在,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经熊熊燃起,谁都无法置身事外。德军在欧洲战场上连连告捷,可他们的胃口却远不止于此。

德军这时候把注意力转到了同样强大的军事大国苏联身上,他们开始不断集结兵力,在苏联边境进行布防。而最先受到威胁的,就是巴普洛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

巴普洛夫的战术真是把苏军的几十万战士害苦了,他不仅在比亚韦斯托克安排了大量兵力,而且把负责空中保护的战斗机都堆在了几个机场里。

这时候的巴普洛夫还满怀希望地认为德军会依照他的防御计划行事,好让他能借此扬名立万。

当巴普洛夫还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想象里时,莫斯科那边的统帅部其实已经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原本平静的德军突然开始大规模集结,整个军队也开始慢慢朝着苏联边境挪动。

这些古怪的行动,让指挥部非常焦虑,更让指挥部揪心的是,此刻巴普洛夫部队仍旧慢悠悠地进行着战略防守的安排。

统帅部搞不清状况,巴普洛夫这是故意布的防御局呢,还是真的啥也不知道。但不管怎样,统帅部还是挺负责任的,专门去提醒了巴普洛夫一下。

告诉巴普洛夫得加强防守,德军可能在六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号发起攻击,但巴普洛夫对此完全不放在心上。

巴普洛夫坚持认为,德军得等他们防御工事弄利索了,才会动手。于是,他让部队照着原来的作战方案来。这么一来,巴普洛夫在这场战斗中,算是把主动权给弄丢了。

战斗一打响,就像巴普洛夫和朱可夫以前那次演练的重演一样。德军完全照着朱可夫以前的行动方案来进攻。没到一个星期,巴普洛夫那几十万大军,几乎全没了。

巴普洛夫栽跟头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之前亲手拆散的坦克队伍。德军那边,装甲部队是主打力量,他们突破防线的能力,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上百万的苏军,在德军坦克的猛烈攻势下,简直就像纸糊的一样,根本挡不住德军的一丝一毫。德军很快就绕到了苏军的侧面,摆开了个包围圈,打算一举把几十万的苏军全给包进去。

巴普洛夫的糟糕表现,惹毛了整个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他们火冒三丈,当即就拿掉了巴普洛夫的所有官职,还把他押回了莫斯科,等着审判他呢。

朱可夫再次碰头那位倔强的老友时,简直没敢认,战争的无情让巴普洛夫看上去老了一大截。巴普洛夫还在那儿为自己的力不从心找借口,但此刻已没人愿意搭理这些了。

巴普洛夫面临的是军事法庭的审判,审判人员向斯大林汇报时,列举了一堆的罪状。斯大林沉默了好久,最后才拿起那份报告来看。

琢磨半天,最后把判决书上的“算计”、“糊涂”和“傻”这三个词给删了,慢悠悠地说:“这家伙,升得太快了。”

不过事情就到这儿为止了,很快在斯大林要求迅速且严厉处理的命令下,巴普洛夫被处决。打那以后,就再也没人聊起过这位曾经特别出名的将军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