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来以看重“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百姓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而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除了历朝历代因山洪海啸爆发的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就是饥荒。
导致饥荒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洪水、干旱,也可能是蝗虫肆虐,历朝历代发生的灾荒直到今日不计其数。
当时1942年河南饥荒受灾群众高达3000多万,直到今日许多幸存者仍然心有余悸。
那么相比于现在粮食产业相对发达,古代时期如果发生饥荒,当地政府一般会如何应对?听说在古代还有一种叫“菜人”的食物,价格比一般的猪肉鸡肉都要便宜,那么这种食物从何而来,“菜人”是肉还是菜?现代又为何全然不见了呢?
“菜人”的起源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曾写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份,整本书都歪歪斜斜的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大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天,才在书缝间看出字来,整本书中都密密麻麻写着‘吃人’两个字”。
这段话当时被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反复琢磨品味,直到今日仍然令人十分为之震撼。
这里所说的‘吃人’也有两层含义,其中一种就是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毫无法治纲常可言,民不聊生、百姓大都生活在水火之中,封建势力禁锢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自由,剥夺人的权利,这都是在‘无形’中吃人的表现。
而这另一层含义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吃人’,也许这种说法很难令人接受,但是从封建王朝开始直到清王朝结束,在这片土地上,‘吃活人’的事情可是层出不穷,旧时代还给这些被吃的活人起了一个称号,用来掩盖自己丧心病狂的罪恶,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菜人”。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人吃人这一行为大多只可能发生在远古时期,那时的人类还未开化,也未发展使用文字和工具,更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在这些原始人眼里,人与动物没什么区别,都是用来填饱肚子果腹的食物罢了。
可恰恰相反,在未开化的远古年代,吃人事件倒是极个别的少数情况,自从夏朝之后,用活人祭祀和吃食活人这一看似残忍无道的行为,竟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钟爱”。
在《西游记》中就曾对“菜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师徒四人在车迟国降服了几位大仙后来到了元会县的陈家庄,相比途中经过的其他地方,陈家庄连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让悟空很是奇怪,在他的逼问下才知道,原来这里有为灵感大王,他能呼风唤雨所以也就确保着村子连年丰收。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馅饼,这灵感大王每年要村庄上供一对童男童女和牛羊猪三个牲口,这才有了后来猪八戒和孙悟空变化成童男童女铲除妖怪的故事。
而有关用活人祭祀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每逢打仗或重大事情前,各国都要修建祭祀台,将童男童女和女人五花大绑放在祭祀台上,台下再站几个道士拿着剑上下翻飞,再下面是君王带着诸侯、士大夫等人跪拜称颂。
可往往这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祭祀仪式结束后,这些被用来祭祀的活人也成为了他们的盘中餐,这些统治者对刚才自己的诚心祈祷十分看重,他们也相信上天将达成愿望的解答方法寄托在了祭祀品上。
而这也不过是多种“菜人”中的之一类型,此后在长达3000年的中国历史上,虽然文化法治不断健全,而“菜人”却一直流传到了中华民国时期,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未从根本上解决。
“菜人”的悲惨命运祭祀时被五花大绑困在台上的童男童女不过是历史长河中“菜人”的冰山一角,毕竟这种“菜人”还是有一定选拔标准和要求的,并非所有人都有生命的危机感,而相比于这些定期要上供祭祀上天的指定动作,许多因为灾害引起的饥荒才让众多黎民百姓成为“菜人”的潜在发展对象。
和“菜人”字面上的意思相同,古往今来人们卖菜的时候大都会将菜进行捆绑避免散落,而那时被视作食物的人类也一样,因为出于求生本能的挣扎反抗,他们便会像菜一样,前后都用绳子五花大绑捆着,为了害怕他们逃跑,这些绳子更是扣着死结。
因为待会说不定他们就要被扔进沸腾的锅里活活煮死,反正也是一死,谁又在意绳子的松紧呢。
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问,因为灾情每户每家即使没有粮食,也应该有看门护院的狗,耕地拉犁的牛,更不用说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像猪马羊鸡这些牲畜基本家家都有,他们又为何要对活生生的人下毒手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一方面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封建时期,强权政治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十分严重,当时无论你是做点小买卖还是给别人打工,自己的那点工钱还要拿出一部分给国家缴税。
像清朝光绪年间那些在煤矿工作的工人,每天至少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但是吃的东西不过是像猪食一样的糠米,即使这样他们每个月仍然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用来付饭费,当发生矿井事故后,资本家想到的不是先疏散困在地底的工人,而是先想办法封井,避免更多的资产损失。
在一场场声讨中,这些资本家不得已为死去的矿工发死亡补助金,在那时一匹马都要卖至少50元的旧社会,他们的这一条命也不过换回了区区16元,所以起码在那个年代来说,底层人民的命不值钱,在权利者的眼里不过是像鸡鸭鱼狗般一样罢了。
这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自然环境的适者生存,中国历来以人口众多为突出特点,和平时期像其他的买卖物品和牲畜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商品供需服务而存在的,但在面临着粮食短缺、吃不上饭的极端恶劣环境,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顶级消费者必然要出现阶级分化,那就势必要出现一批人作为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而且比起还能创造价值的牛羊来说,“菜人”物美价廉的优点也让这些禽兽不如的“消费者”早就忘记了礼义廉耻,更多时候,滥杀“菜人”成瘾的“刽子手”还会嫌弃男人的肉腥而柴,口感和味道和女人孩子相比相差甚远,在集市上哄抬价格,招引前来购买的王公贵族,而这些可怜的女人和孩子,被“重金”买回家后,等待的只有像猪羊一般的被宰杀命运。
“菜人”的真实事件许多人生活在如今和平安全的新中国或许对“菜人”一事深感怀疑,不过在历史文献著作中有许多有关“菜人”的记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曾对“菜人”的悲惨遭遇进行过描述。
在明崇祯年代发生的旱灾持续7年之久,受灾省份23个,南北各地蝗虫遍地、饿殍遍野,很多地方到了实在没有东西吃的地步,相继发生了人吃人的事情,官府难求自保自然也无法管理。
当时有位在河北景城村的商人周昆曾亲眼目睹了让人为之震惊的人吃人画面,在从聊城东昌府回来的途中在一处酒馆稍事休息,因周昆打扮高贵,店家老板自知他不是一般人,嘴上说着店里的肉刚卖完,后脚就拉着两个女子进了厨房,不一会就听见厨房中传来不绝于耳的惨叫声。
周昆霎时间猜想到了里面发生的事情,急忙喊着让店家住手,可为时已晚,这个女人的手臂已经被剁了下来,眼见这等血腥场景,周昆也忍不住说道:“你开个价吧,我买下她你别杀她了。”谁料店家却说:“客官,现在这世道有钱也未必能买得上‘粮食’啊。”
周昆听完后内心十分悲怮,他算不上什么善人,但是内心中仅存的善良让他无法对眼前发生的事视而不见,他花了一笔大价钱为女子赎了身,这个女人是幸运的,但在大环境如此的当时,周昆又能救几个这样贫苦的姑娘呢?
结语:“菜人”的悲惨遭遇和经历无论放到何时何地都难以让人理性接受,但好在如今随着历史的发展更替,中国人民战胜了侵略者和剥削者,从站起来一步步向强起来发展前进。
这是属于时代的进步也是属于社会的进步,看到如今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社会,相信愤恨“吃人”社会的鲁迅先生也会感到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