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周销量目标是7200辆,比上周多了16.13%,把小鹏汽车都给比下去了。小米这次差点就挤进了前三,把零跑都给超了,这新势力销量榜真是越来越精彩了。小米4月头一周因为清明假期,销量跌了35%,但第二周就反弹了23.5%,销量立马就稳住了。一家真正厉害的车企,不会因为几次小挫折就垮掉。小米现在手里还有一堆SU7的订单呢,等YU7一上市,说不定能和理想汽车争一争销量第一的位置。
问界M9这车真是牛气冲天,把BBA那些老牌豪华车都比下去了,在50万以上的豪车市场里,它现在是销售冠军,这可是咱们国产车的一大骄傲,算是个历史大事件了。有了华为的帮助,赛力斯汽车真是焕然一新,实力杠杠的。记得上个月问界新M7 Ultra发布那会儿,华为汽车业务的老大余承东就说,问界的旗舰SUV M9才上市5个月,就已经卖出了9万多台,把其他豪华品牌都甩在后面了。M9跟M5、M7可不一样,这是华为主导设计的新车型,亮点特别多。它有个超牛的“玄武车身”,是用9000吨的一体压铸技术做的,后车身和整个车子的铝合金部分占了80%,重量也控制得很好,轻量化系数才2.02。而且,它还用了12块核潜艇级的热成型钢,强度高达2000MPa,安全得很。
市场上有种积极的看法是:小订单数量已经超过11万了,这只是个开头!汽车行业专家张明说:“要是按最保守的算法,转化率能达到70%,那问界M8的大订单数量可能要逼近8万辆了!”不过他也提到,“当然了,这还得看产能能不能跟上,如果能跟上,说不定能冲一冲10万辆的大关。”但也有不那么乐观的预测:大订单数量可能会掉到5万到6万辆之间。要是情况最好的话(转化率能达到60%),那结果应该会好一些。
要是生产能顺利提升,并且竞争对手没啥大招,那M8这款车型大批量生产能达到6.6万辆。每个月卖出去的车稳定在1.5万到2万辆之间,应该能挤进30万级别SUV的前三名。不过呢,要想再创造那种超级热销的神话,怕是有点难了。
问界M8的预订量已经超过11万大关啦!而2025款的M9,上市才短短21天。
问界两款主打车的大定情况出炉了,问界M9的大定数量超过了3.6万辆。而预售价36.8万的问界M8,预售订单更是惊人,达到了11万多。官方说,问界M8会在4月16日正式上市。问界M8这款车,号称“家庭智慧旗舰SUV”,车身大小是5190/1999/1795毫米,轴距有3105毫米,只比M9小一点点,座位也有5座和6座可选。不过它的起售价比M9低了十多万,所以买起来更划算,预计销量也会更高。动力上,问界M8用的是1.5T发动机,加上前后电机,功率分别是165千瓦和227千瓦,最快能跑到200公里每小时。续航方面,它有两种电池容量可以选,纯电续航有三种,分别是235公里、240公里和161公里。智能化配置上,问界M8也很厉害,装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高阶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用的是鸿蒙生态。车身侧面还有半隐藏式门把手和电动隐藏式拖车钩,不知道开门是不是也能像M9那样隔空开(手势开)。内饰方面,我觉得和问界M9差不多。现在车已经到店了,小订的情况也挺好,等正式上市后,看看订单能转化成多少吧,咱们等着瞧。
可能华为自己都没预料到,价格最高的问界M9,竟然成了“华为系”里最畅销的车型。那么,到底是谁在买这款问界M9呢?能花50万买SUV的人,实力肯定都不简单。正因为这样,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一直都是豪华车品牌争夺的重点地方。问界M9能卖得这么好,主要也是靠这些地方的客户。听说4月份,问界M9卖了15139辆,其中北上广深这四个大城市就卖了2575辆,占了快17%。根据问界给出的用户资料,好多之前想买BBA的车主,现在都选择了问界M9。这说明大家越来越能接受咱们自主品牌的高端车了。消费者信任度的提高,肯定也离不开名人带来的影响。
所以说,问界M7 Ultra虽然升级了,但以后咋样还真不好说。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块,那绝对是顶尖的,光盘古大模型这一点,优势就老大了。可要是大家不买问界M7,是因为担心它的安全、车身骨架、悬挂啥的,那问题就大了去了。咱们一直讲,别把一个厂家捧得太高,像比亚迪这么牛,不也有腾势N7、腾势N8、护卫舰07这些不太行的车嘛,华为在某些地方栽跟头也正常。问界M7火得挺快,给华为添了不少信心,但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得慢慢修炼内功。
从2025年开始,汽车厂商们纷纷推出了不少新品和技术,像城市NOA、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这些技术,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了。这种“高端配置下放,智能技术普及”的风潮,让问界以前标榜的“智能特色”不再那么突出了。虽然问界车型靠着华为的鸿蒙座舱、ADS智能驾驶系统这些卖点吸引了不少人,但华为这边2024年“四界”家族已经集结完毕,智界、享界、尊界这些品牌都在加速布局市场。有知情人士透露,华为现在把营销资源和智能技术支持更多地给了其他“界”字辈的品牌,这些技术特色也开始在其他车型上出现,问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不光是“四界”,华为还跟广汽这些大牌车企搭上了线,所以外界也有人问:“离了华为,问界的竞争力还剩啥?”其实,问界现在的困境,反映的是整个车市的大变局。2025年以来,新能源车企们为了不被淘汰,价格战打得越来越激烈,智能化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也成了竞争的重点。另外,车企要想在销量上站稳脚跟,门槛也越来越高了。就拿2025年3月来说,小鹏、理想这些车企的销量都超过了3万辆,小米、岚图这些车企销量也超过了2万辆,正朝着3万辆的目标冲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表示,新造车企业已经过了初期的竞争阶段,新一轮竞争已经拉开帷幕,规模化效应显现后,除了技术,服务、产品质量也成了车企们比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