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黄维率领的第12兵团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彻底覆灭,身为国军陆军中将的黄维被俘后,一直在“功德林”接受改造。
黄维作为国军战俘中的顽固分子,在长达27年的改造生涯中,始终对我党的思想改造怀有极深的抵触情绪。
1975年,年过古稀的黄维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同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亲自下令赦免黄维,并特许他为自己守灵。
黄维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只是机械地重复着一句话:“替我谢谢他,我一定做到!”当时,毛泽东的做法令很多人不解,事后人们才了解他的良苦用心。
从革命青年到国军嫡系黄维在考入黄埔一期之前,也曾是一位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熏陶的革命青年。但后来他为了个人利益,抛弃了革命理想,成为了老蒋的马前卒。
从1933年起,黄维连续参加了两次“围剿”红军的战斗,并在红军长征期间,成为了“清剿”红军的急先锋。
为此,黄维也深得老蒋的信赖,他为了栽培黄维,特意派黄维赴德国学习军事。抗战爆发后,黄维被急召回国,并在罗店战役中一战成名。
抗拒改造的国军“刺头”淞沪会战结束之后,黄维因守土有功被升为18军的军长,并受到了老蒋的亲自接见。此后,黄维在武汉会战期间,创造了“三战三捷”的佳绩,继而名声大噪。
不过由于黄维性格呆板,在指挥作战时不懂灵活应变,遂得了一个“书呆子”的诨名。解放战争时期,黄维作为老蒋的心腹爱将,又成为了打内战的排头兵。
但由于黄维骨子里的固执和书生气过于浓重,以至于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后,由他率领的黄维兵团,根本经不起我军的进攻,最终导致彻底覆灭。
这个曾经既不投诚又不起义的国军高级将领被俘之后,再一次发挥了固执的本性。在“功德林”中的黄维是一个十足的“刺头”,他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得到转变。
意外特赦,感激涕零按照黄维原来的设想,他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功德林”。但1975年2月的一天,他却意外得到了特赦的命令,成为了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军战俘。
当黄维得知是毛泽东亲自签发的特赦令时,坚硬的内心仿佛一下子被击垮了。随之,他又被通知可以为毛泽东守灵,并加入治丧委员会时,黄维这才一下子醒悟了。
原来,他虽身为国军战俘,但却并没有受到歧视,甚至还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感化铁石心肠的黄维。
此后,为了让黄维老有所养,有关部门还安排他担任文史研究员,并当选为第六届政协委员。而他在给远在台湾的老同学写信时,也曾情真意切地写道:“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1989年,黄维得到了去台湾访问的机会,但就在他满心欢喜准备这次台湾之行时,却在动身之前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留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黄维去世之后,海峡两岸鉴于黄维生前做出的贡献,特地为他在两地分别举行了告别仪式。经有关部门允许,黄维的骨灰得以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