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如火如荼的今天,小鹏汽车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本应凭借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口碑。然而,近期小鹏X9车型噪音问题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车主的驾驶体验,更因厂家敷衍的售后态度引发了广泛的信任危机。
2025 年 3 月,广州车主刘先生投诉称,其 2024 年 12 月购入的小鹏 X9 在高速行驶时风噪严重,导致耳鸣,后排乘客亦未能幸免。更荒诞的是,当刘先生要求厂家提供噪音测试报告时,小鹏竟以 “数据涉密” 为由拒绝。
发现问题后,刘先生要求厂家出具相关出厂标准噪音值,以及测试该车辆高速噪音的文字报告。


其实,广州刘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众多小鹏X9车主反映,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噪音巨大,甚至导致耳鸣等健康问题。面对车主的合理诉求,小鹏汽车非但没有积极解决,反而以“数据涉密”为由拒绝提供噪音测试报告,这种荒谬的回应无疑是对车主智商的侮辱。

汽车噪音问题不仅关乎驾驶舒适度,更关乎行车安全。在高速行驶时,噪音过大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增加事故风险。因此,小鹏X9的噪音问题绝非小事,而是关乎车主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小鹏汽车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面对车主诉求,小鹏的应对堪称 “教科书级翻车”:先是拖延处理,仅做打胶条、补钉等表面功夫;后以 “数据涉密” 为由拒绝提供报告,甚至搬出《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 “驾驶员耳旁噪声≤90dB (A)” 的国家标准,却无法解释为何实测数据成 “禁区”。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将企业信誉置于危险境地。
事实上,小鹏的售后服务短板早有前科。此前,G6 车主因门把手掉皮、座椅塌陷等问题多次维修未果;P7 车主因电池故障报修两个月仍无解决方案;甚至智能驾驶事故中,4S 店反问车主 “要什么样的答复才满意”。此次 X9 事件中,小鹏 400 客服的话术模板化、处理效率低下,再次印证其售后体系的漏洞。更值得警惕的是,小鹏近年销量虽有所回升,但质量投诉与服务争议却频发,显示其 “重营销、轻品控” 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品牌信任是车企的生命线。小鹏若继续以 “国家机密” 为挡箭牌,忽视产品缺陷与用户诉求,终将被市场淘汰。与其用 “涉密” 掩盖问题,不如坦诚面对,以实际行动重塑口碑 —— 毕竟,真正的智能汽车,不该让车主用 “耳鸣” 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