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是毛主席特别疼爱的小闺女,是他众多孩子里头,唯一一个在身边拉扯大的心头肉。她小时候过得挺美满,但长大后碰到了不少难关。
1972年那会儿,李讷32岁,刚结婚没两年,就跟家里那个当服务员的老公分开了。从那以后,她就没咋正经上过班,钱也挣得不多。毛主席还在的时候,她日子还能凑合过,但毛主席一走,她生活就难了,老为钱的事儿犯愁。一直到1986年,她的情况才算有了大转变。
1940年,在延安,毛主席和江青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女儿李讷,那会儿毛主席已经47岁了,周围人都特别眼红他。给女儿起名李讷,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毛主席在陕北时用过李德胜这个名字,另一个是因为“讷”字是从《论语》里挑出来的,意思是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到了1942年,毛主席搬家到了枣园,小李讷这时已经2岁了,正学着走路呢。周恩来还记得,那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战事,经常能听到桌子底下有动静,低头一看,原来是李讷在那儿画画玩呢。
1945年快结束的时候,毛岸英从苏联回到了家。在李讷眼里,她这个哥哥长得又高又帅,特别有英雄气概。毛岸英对李讷特别好,尤其是对她的画,那叫一个喜欢。有一次,毛主席还特意问毛岸英,寄给他的书里有没有李讷的画,毛岸英说有,而且非常喜欢。毛岸英还跟李讷说,她在苏联还有个姐姐叫娇娇。娇娇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五个女儿,在李讷出生的那年就被送到苏联去了,所以李讷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
1948年,解放战争正处于紧要关头,毛主席特别忙,根本顾不上管李讷,所以就让她跟着韩桂馨和李银桥。韩桂馨念过高中,教李讷读书写字那是绰绰有余。等毛主席腾出空来去接李讷回家时,惊讶地发现她已经能背出好多首古诗了。
1949年刚开始那会儿,李敏回到了北京。毛主席呢,就把李讷安排进了育英小学,直接插班到四年级学习,而李敏则是去了八一小学。在去学校之前,毛主席给李讷立下了三个规矩:在学校里头,绝对不能提爸爸的名字;填表时家乡那一栏也不许写;还有啊,上学放学都必须坐公交车,不能搞特殊。李讷特别乖,上学期间一直牢牢记着这些规矩,从没搞过特殊,也从没炫耀过自己的身份。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到了1959年,李讷靠着出色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历史系。
说到李讷的婚事,毛主席说过他不会多管。单位看李讷身体不太好,就跟毛主席说了说,然后安排她去江西干校,一边劳动一边养身体。在干校里,李讷跟大家一块儿干活、一块儿休息,啥活都干,也不怕脏不怕累,身体慢慢也好起来了。就是在那儿,李讷碰到了一个性格开朗的小徐,小徐对她特别好,让她在外面也感觉跟家里一样温暖,没多久,两人就开始处对象了。
那时候,李讷已经30岁了,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她跟爸妈说自己找了个对象,可江青不同意,她觉得小徐只是个服务员,跟李讷不匹配。李讷又去问毛主席的看法,毛主席让她自己做主。结果,李讷还是和小徐结了婚。刚开始,他们俩感情挺好的。等他们回到北京后,李讷因为不适应北方的天气,老是感冒发烧,心情也不好。再加上江青老插手他们的婚姻,李讷和小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最后两个人还是离了婚。
那段时间,李讷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得挺不容易的,幸好有警卫员李银桥和他老婆经常帮忙。他们还帮李讷介绍了个人,叫王景清,是个部队里的干部。王景清之前离过婚,一个人住,年纪比李讷大了十多岁,但人特别好,老实可靠,还有文化。李讷和王景清处了一段时间,发现挺合得来的,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后来就在1984年领证结婚了。
李讷提起过一件事,有次去买菜,王景清在一堆大白菜里挑来挑去,好长时间才选好一棵,这就能看出他是个精打细算的人。李讷因为上了年纪,行动不那么利索了,王景清就找了个二手三轮车,经常蹬着车带她去医院。他们俩的日子过得挺美满,很开心。
1986年那会儿,组织上知道了李讷的情况,就给她找了个新活儿,让她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管图书资料,待遇是正处级。这样一来,李讷又重新上班了,每个月也有了固定的薪水拿。
王景清和李讷这对夫妻,得到了不少老朋友的夸赞,都说他俩相互尊重,感情好,日子过得跟寻常百姓家没啥两样,平平淡淡的。李讷是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她一直把老爸的叮嘱放在心上,碰到难题从不叫苦,一门心思要靠自己,过个不张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