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三个人批评毛主席,最终都落下了什么的结局?

小爱客拍车 2025-04-21 14:08:11

【前言】

毛主席毛泽东,那可是咱们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他一辈子都在忙活怎么让中国变得更好,让咱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

他掌舵后,中国迈开大步,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完成了从封建时代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转变。

毛主席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的进步打拼,他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

说实话,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就连特别了不起的毛主席,在做决定时,也可能会因为想得不全面,而没法顾及到每一个人。

历史上有三个人曾经对着毛主席大声责骂,但毛主席非但没生气,还虚心接受了他们的批评。这三人究竟是谁?他们为啥要骂毛主席?而毛主席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许世友骂主席】

许世友老家在河南信阳市,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不得已去了少林寺当和尚。后来,他在我军里可是出了名,大家都叫他少林将军。

在打仗那会儿,他立下了好多战功,给咱们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事帮了大忙,贡献特别多,牺牲也不小。

许世友给国家贡献了很多,一心盼着国家有个好前景。可为啥他会跟毛主席吵起来呢?

1935年那会儿,红四军是由张国熹指挥的。不过到了10月以后,张国熹和毛主席在一些战略选择上有了分歧。

张国熹有了个念头,想自个儿搞一个“中心”,好把红军和党给拆开。

那时候,许世友在红四军里头管着骑兵师,由于是张国熹的心腹大将,许世友也就跟着被卷进了那档子事儿里。

张国熹带着红四军想自个儿干时,结果吃了大亏,损失了不少人。没辙了,他只得带着剩下的队伍往陕北赶,去找毛主席汇合。

1936年10月的时候,红一军跟红四军合到一块儿,组成了个新队伍,打算去河西走廊那边发展壮大。可没想到,半道上遭遇了军阀的大围攻,打得特别惨,队伍差点儿就全完了。

这次大战打完后,红军吃了大亏,损失惨重。毛主席知道这事后,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感到十分难过。

张国熹暗中使绊子,对毛主席不忠,这事儿在长征时候惹了大祸,让红军吃了不少苦头,战士们伤亡惨重,跟他有直接关系。

张国熹只考虑自己,不顾大局,导致那时候红军里面很多人都开始反对他,形成了一股批评他的风气。

那时候,张国熹和他的部队突然间就成了大家指责的焦点。毛主席觉得,得把张国熹个人犯的错和他带的部队的事儿给分清楚。

这次出错的事儿,全是张国熹的锅。红四军的那些指挥员们,他们打仗不怕死,这种精神得表扬。

不过,即便这么做了,还是没法让所有人都闭嘴不批评。

在揭露和批评张国熹时,往往会因为某些观念上的偏差,不小心把整个红四军都给扯进来了,这样一来,许世友也受到了波及。

所以,性格直爽的许世友为了红四军的兄弟们站出来争辩,但他心里明白,就凭自己这张嘴,压根儿说不过人家。

许世友在争论里火冒三丈,特别是一听到张国熹要被枪毙,心里直嘀咕,觉得自己恐怕也难逃这一劫。

结果许世友被气得不行,直接吐血进了医院。红军的弟兄们一听这消息,都纷纷跑去看他。因为红四军在那儿不受欢迎,许世友就私下合计着,打算去投靠四川的刘才子。

红四军的老兵们一听闻他的打算,都抢着说要跟着一起干。

许世友还没动身的前一天晚上,王建安觉得这事儿考虑得不周全,就悄悄地向上级汇报了这个计划。

毛主席知道这事后,气得不行,立马下令让战士们把许世友逮起来。

许世友因计划受挫而被毛主席关押,他内心充满了悲愤。在关押的日子里,情绪激动的他甚至对毛主席出言不逊。

毛主席本来没想让许世友受枪决,但康生他们一些人非得插一脚,压根儿不理会毛主席的意思,私自弄了个假的处理文件,硬是让许世友去签字。

许世友瞅见后,直接朝主席发了火:“要我的命没啥大不了的,我打仗这么多年,啥风浪没见过。这回要是真让我走,我就一个条件,得让主席亲自见我,不然这字儿我绝不签。”

毛主席听到消息后,说愿意见他。但许世友提出个要求,想和毛主席带着枪见面。没想到,毛主席竟答应了他这个请求,这让许世友特别吃惊!

在两人会面后,毛主席向许世友表达了歉意,但许世友误以为这是虚伪的示好,情绪激昂之下,他突然冲向毛主席,一拳挥出。幸运的是,旁边的人及时制止了他,避免了可能的冲突升级。

许世友有时行为过激,但毛主席并未动怒,反而心平气和地跟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鼓励许世友继续投身革命事业,发光发热。

许世友被毛主席的大度深深打动,心里的疙瘩一下子全没了。从那以后,他一门心思扑在革命上,成了红军里的一名勇猛战将。

【农妇大骂毛主席】

毛主席心里头始终装着老百姓,把大伙儿的事看得最重。

1940年的时候,毛泽东看到一份报告,说有个农村大婶因为碰上个倒霉事儿,就开口骂自己,他特别纳闷。

从那份报告里头了解到,陕西有个农村大妈,在给自家老公哭丧的时候,竟然大胆地骂起了毛主席。说起来,她老公是因为在地里干活,不幸被雷给劈死了。

毛主席听说这事后,就问了问情况,得知那位妇女被判了死刑。

毛主席追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可汇报的人却一脸茫然,啥也不知道。毛主席顿时火了,厉声说:“啥原因都不清楚,咋能随便给人判死刑呢?事情没查明白之前,这样的做法绝对不行!”

打听之后才知道,这农妇家一共有六口人,可劳动力就俩,再加上自然灾害,粮食收成大打折扣。

国家公粮的缴纳量持续增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雷击事件导致家庭悲剧,使得一位妇女陷入了极度的情绪崩溃之中。在这种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她冲动地开始指责毛主席的不是,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理智且缺乏事实依据的行为。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交公粮是过去的一种税收政策,它旨在支持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农业发展。这一政策在历史上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与当时的国情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然灾害如雷电等是不可预测的,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在面对这样的悲剧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指责或攻击他人。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怒气消了,他觉得自己在处理交公粮这事儿上,没顾及到老百姓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那些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的家庭,还得背上更重的交粮担子。

毛主席讲道:“以后碰到啥难题,直接说出来,我肯定把这些事儿给办好。”

毛主席深知,在视线触及不到之处,或许还隐藏着诸多未被察觉的问题。他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决策或许存在偏差,不经意间让人民群众承受了不应有的委屈。

毛主席针对这次的事儿,做了些调整,都是照着老百姓的真实情况来的,这样一来,大伙儿心里都踏实多了。

农妇对着毛主席大声责骂,但毛主席并没有因此下令处决她。

【红军女战士大吼毛主席】

1928年4月那会儿,曾志跟着朱德他们一块儿去了井冈山根据地,从那以后,她和毛主席就结下了长久的友谊。

后来曾志头一回见到毛主席时,毛主席那种风趣又和蔼的态度,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没有半点拘束。

1929年11月那会儿,毛主席得回部队去,可贺子珍因为怀着孩子,没法跟着一起走。于是,毛主席就请曾志同志来帮忙照看贺子珍。

毛主席对曾志讲:“曾志啊,我打算带着队伍回江西去。子珍她现在有身孕,跟着部队走不方便,你就留下来,帮忙照看一下她吧。”

曾志一听,以为毛主席是让她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去照料贺子珍,心里立马火了:“我这手头还有一堆活要干呢,哪有多余的工夫去帮她生孩子坐月子!”

毛主席有些恼火地说:“得靠你来照料了,你就留下来好好照顾她吧!”

曾志回应道:“不行,我身为干部,每天都有一堆公务缠身,根本没有空去照顾她。”

毛主席一听曾志说完,立马就明白了,敢情是曾志没搞懂他的意思。

毛主席赶紧说明白:“我不是说让你整天围着她转,就是希望你有空的时候多留意留意她。”

曾志察觉到自己领会错意后,尴尬地解释道:“子珍和我是铁哥们,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去帮她一把。刚才我确实反应过头了,把你的话给理解岔了。”

【结语】

毛主席真的是个特别接地气的人,他心胸开阔,让人打心底里佩服。他一辈子都把老百姓的事儿看得最重,一门心思扑在为人民服务上,为咱们中国的发展倾尽了一生的心血。

这种态度始终是我们该去效仿和尊重的。

0 阅读:0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