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常这句古言应用的场景是偏向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如果是对企业来讲,就是用户不增长便意味着在倒退,尤其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获客的渠道开拓、用户运营中的裂变、业务模块的增长、企业ROI等,是当下众多企业要面临的难题,并且每一个困难的背后,都需要系统性地解决方案。

制定好的用户增长策略是建立在已经充分分析了自己的产品形态,用户特性,以及同类产品的运营后,制定出的一套适合自己产品的长期增长手段,今天我们来从几个维度去讨论用户增长策略。
获客的渠道开拓
渠道是用户增长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根据目前产品的调性和公司的情况,进行渠道开拓,如何获客成了关键。
这里面主要分为两个模块
短期快速获客的信息流推广长期且稳定增长的内容运营
主要是互联网的投放渠道。
总体来看,行业主要的流量都被(百度、阿里、腾讯、字节)所占据了。
1、字节系字节跳动可以称为新晋流量之王,旗下有多个app流量矩阵,通过巨量引擎可以进行字节系所有的流量渠道投放。
当前主流的就是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为主要阵营。
2、腾讯系腾讯作为顶级的流量渠道,仅微信就有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就有数十亿计的流量。
腾讯渠道阵营,就是QQ,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流量渠道。比如QQ群、QQ空间、QQ兴趣部落。
除此外,还有微视、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等诸多流量产品线。
3、百度系百度依旧是搜索引擎流量最大的地方,再加之这些年爱奇艺、好看视频、百度新闻等渠道的丰富,目前百度还是值得投入的。
尤其是一些长尾的流量,许多人都能通过百度搜索尝到甜头。
但百度搜索的广告肯定是有局限的,比如你做共享单车、充电宝之类的,就几乎没有必要在百度投广告。
但如果你是做教育培训、医疗、加盟代理等产品的,百度搜索依旧有效。
4、阿里系我们除了自己在淘宝天猫开店,其实还可以在支付宝、UC、优酷、闲鱼等渠道进行广告的投放。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阿里系,可投放的渠道远不止于此。
内容营销
在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流量为王”的时代,企业拥有流量就相当于占据市场的份额。
内容营销=公关/娱乐营销
他们对内容营销的理解停留在H5、软文、病毒视频的层面,他们认为内容营销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最好手段,公司对代理公司和市场部的期待是“刷屏”。
内容营销=冠名/植入/KOL
这种理解是将内容营销等同于“借助外部内容资源进行营销”,冠名《乐队的夏天》、植入《长安十二时辰》、跨界故宫文创,这是企业的基本认知,他们内容营销的日常就是盘点、评估各类内容资源,看看是否有机会促成合作。
内容营销=双微一抖
企业把内容营销理解为“通过日常内容的发布和运营来吸粉”。公司对内容营销团队有着明确的KPI要求,阅读量、互动量、涨粉数等等。
这三种理解不对吗?都对也都不对,因为都片面地理解了内容营销的价值。
内容=无限增长的流量入口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互联网应用都开始了内容化改造。最开始是淘宝的内容化改造,增加了“有好货”、“每日好店”、“淘宝二楼”等内容性入口,而且主页完全是以内容流为主的界面。
马上,很多APP应用也开始了内容化转型,比如大众点评、携程,更不用提一直强化内容属性的马蜂窝和小红书了。
淘宝、大众点评、携程这些APP,它们都是消费平台,却为什么要拥抱内容呢?答案不难猜,因为单纯的工具平台是有流量天花板的,用户如果只是来平台上去消费,那么无论是用户规模、停留时间还是消费频次,都会遭遇瓶颈。
但一旦有了内容,内容的丰富会制造更多的造访理由。如看故事一样去看别人的消费,把选购商品变成类似刷抖音一样的享受,用户的停留时间会大大增加;而一个个真实人的真实消费故事就是一个个信任背书,可以大大唤醒其他用户的购物欲望。
所以,内容营销是一种没有天花板的流量入口。无论是没钱采买流量的初创企业,还是流量增长到瓶颈的成熟企业,只要你有能力产出优质内容,你就可以打破流量封锁
很多企业做内容营销的初衷都是硬广效果下降,所以计划用有意思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品牌。但“吸引眼球”只是内容营销最粗浅的作用,更长远的意义是制造“流量入口”,打破巨头的流量霸权。
一旦我们把内容营销的功能定义为“流量入口”,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入口不能时宽时窄、时开时合,它必须稳定地开放,为企业获取客源。
所以,内容营销其实是一场经年累月的持久战,而这种持久战打的绝不仅仅是战术和勇猛,打的是钱、是粮草、是伤病,是吃喝拉撒。
企业如何做好用户增长,这只是从一个点去讲,用户运营,私域流量的运营都是现在企业快速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