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刚退休不久,本以为能享受一下清闲的日子,却没想到突然之间她的生活被一个小生命彻底打乱。
儿媳生下大胖孙子,儿子求她去帮忙。
柳琴当然心甘情愿,可一住进去,她便陷入了一场令人疲惫的持久战。
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她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退休后的新挑战柳琴已经58岁,在政府部门工作了30多年,退休后的日子刚开始不久,便是儿媳的临产期。
她没有多想,立刻搬到小两口家中,帮忙准备产房、照料饮食,还得腾出一个房间归她陪孙子。
一开始,她满心欢喜,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但没过多久,她的体力就开始吃不消了。
柳琴每天凌晨被孙子的哭声叫醒,为了不影响儿子的休息,她轻手轻脚地踱进孙子的房间,温好奶送到嘴边。
她常常彻夜无眠,白天还得额外准备一家三口的饮食,身心疲惫。
儿媳似乎理所应当地享受这一切,某天,柳琴听到儿媳在电话里聊着,感叹自己当年的辛苦无人可知,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婆媳关系的隐形压力多年被长辈称赞“好媳妇”的柳琴,成为婆婆后,却发现婆媳关系竟然如此难以捉摸。
儿媳在家中地位颇高,一言不合就爱发朋友圈抒发“心声”,这让柳琴时常无奈。
比如有一次,她在朋友圈刷到了儿媳的动态:“满月夜,我依然是那操碎心的人。”配图附上一张照片,是柳琴忙里忙外做家务的背影。
其实,柳琴自认为已经尽力了。
从儿媳怀孕开始,她就尽可能地迁就和配合,自己忙里忙外地筹备大大小小的事宜。
她从未抱怨过一声,即便夜里被反复的啼哭声波及,也只是涂抹些风油精提神,继续坚守在小床旁。
儿媳似乎没意识到这些,只觉得各方期望她成为一个完美的“贤婆婆”。
共同育儿中的分歧柳琴也曾试着和儿媳沟通,能不能一起分担一下夜晚的照顾。
儿媳却揉揉眼睛说:“我晚上需要好好休息,白天才能有精力。”儿子也帮腔:“妈,再坚持坚持吧,孩子随时会长大的。”儿子一句轻描淡写,却让她心中千头万绪。
一边是做了几十年的母亲角色,另一边是想好好享受生活的想法。
柳琴逐渐意识到,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心力交瘁。
她有时候会想,或许儿媳需要的是不断付出的婆婆,而非一个平等的家庭参与者。
柳琴忙到几乎忘记了自我,她又不想当面撕破脸皮,这种无奈和郁结让她一直憋在心中。
自我反思与未来规划满月礼后,亲家送了一笔不菲的礼金给孩子,儿媳又在朋友圈晒出这笔收入,言辞间满是得意。
看到这里,柳琴心里忽然明朗起来。
她明白,她的付出从未被好好看见。
感到心寒的柳琴,干脆放下手中的牵挂,踏上归途。
她想明白了,或许生活需要调整,她决定,不再回去。
暂时把这繁杂的一切留在身后,给予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柳琴告诉儿子:“我不去了,你们好好找个保姆吧,我也该回归自己生活。”
儿子冷冷地撇下一句话:“老了别后悔我们不管你。”
柳琴微笑不语,她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最终,婆媳矛盾与相处的微妙关系,深埋在心中,柳琴选择为自己而活。
人生中有许多旅程,我们从不乏道途上的期待和承诺,但更多的,是寻找到最舒服的姿态生活下去。
结尾:柳琴在经历这些后,开始重新规划人生,或许有时我们太急于去扮演生活中的某种角色,却忘了这些角色之外,我们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她觉得,更要为自己而活,而非为他人而活。
谁的生活不艰难,只是不要被关系和角色束缚住脚步。
不埋怨生活的艰辛,努力活出自我,才是人生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