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多年没拿到钱,本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检察机关这么快就帮我追回了赔偿款……”
在工地干活遭遇工伤,赔偿款却十来年没有着落,对此,农民工陈某某很是苦恼。日前,大渡口区检察院通过行政检察监督,帮助陈某某拿到了25000元赔偿款,陈某某高兴地对检察官表示感谢。
陈某某曾是大渡口区某厂职工,从事搬运货物工作,一家人靠着他这份收入养活。
2013年10月,陈某某在车间搬运货物时摔伤,次年11月被认定为工伤。而由于该厂没有为陈某某缴纳社会保险,他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受伤后,陈某某只能停工养伤一段时间,家中的收入便少了一大截,加之相关赔偿也未能到位,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陈某某先后申请强制执行,提起工伤待遇先行支付的行政诉讼,但工伤待遇一直未能真正实现。
该案系大渡口区检察院深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就农民工特殊群体,工伤保险待遇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摸排掌握的行政检察监督案件。
随后,通过询问当事人、调阅用人单位档案资料、查询企业注销拆迁情况、走访行政机关座谈,检察机关逐渐查明了案件事实。
陈某某就职的工厂已于2017年5月注销,其15万元注册资金去向不明,厂址所在地也于2016年拆迁。该厂负责人变更联系方式,无法联系。检察机关虽走访了征地拆迁经办人员、电话联系了相关人员,但仍无法查询到该厂的拆迁获赔以及负责人的相关情况。
相关信息查询无果,陈某某十余年的工伤待遇一直得不到解决,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为找到帮助陈某某追索工伤款项的路径,检察机关联同相关行政部门,案件的突破口还得聚焦在该厂负责人身上。
经调查发现,虽该厂已拆迁注销无获赔,但查明了该厂负责人的下落,同时查明相关财产关系,发现可能具备支付能力的情形。
随后,办案检察官与行政机关磋商,并多次联系该厂负责人,对其释法说理,说明陈某某目前的生活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今年5月,该厂负责人与陈某某签订调解协议。随后,陈某某终于收到其追索十多年的工伤赔偿款,共计25000元。
“非常感谢检察机关上门服务,有了这笔工伤款,养老也多了一份保障,现在我还能晒点苞谷种点花椒,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说起未来的打算,陈某某充满了希望。
来源 :大渡口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