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蒋介石被孙中山提名为黄埔军校校长,他推辞返回奉化老家

飞鱼史记 2025-04-20 18:30:47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仪仗北洋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公然派遣士兵炮轰孙中山的官邸,企图谋害孙中山。

当时的蒋介石正在上海待价而沽,以退为进,以求能得到孙中山的加倍重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都瞧不上蒋介石,对他所提的建议也没怎么重视过,因为孙中山更看好的是陈炯明。

绝对效忠孙中山的粤军将领邓铿被暗杀之后,陈炯明的反叛之心已经流露,只是他手中的军权让孙中山忌惮不已。

一直不受重用的蒋介石便一气之下离开广州,试图将孙中山一军,等到陈炯明反叛,蒋介石兴奋不已,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为了杀死孙中山,陈炯明曾向部下许诺,如果能杀死孙中山,则犒赏20万美金。

重金之下,孙中山遭遇了生平最大的危机,在旁人的劝说下,孙中山乔装打扮逃到黄浦江的“永丰舰上避难躲过一劫。

蒋介石听闻之后,立即南下登舰护卫孙中山近两个月,就此被孙中山所重用。

等到1924年,孙中山提名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可是他却推辞回了奉化老家,那么蒋介石此举意欲何为,为何他后来又当上了校长?

校长人选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国民党改组的任务。

会议规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另外设立一个小规模的常务委员会,由五至九人组成。

这一系列的规定,虽然看起来很民主,但却让蒋介石钻了空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蒋介石自然也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可是他却忧心忡忡,因为他发现一些国民党党员已经开始接受新加入的共产党党员的影响了。

骨子里对共产主义排斥的蒋介石在此时的内心里已经种下了反共的种子。

蒋介石后来回忆作为第一个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依然愤愤不平,认为国民党对中共党员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使得中共在国民党内迅速扩大的影响范围,这是非常失误的决策。

只是蒋介石虽然愤怒,但是他却无可奈何,因为当时在国民党内,他只算一个小人物,比他有资历、有能力的元老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不是他投机护卫孙中山有功,甚至连参加代表大会的资格都没有。

此外,这次大会还通过了要建立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的决议,那么该选谁去做校长?

提名校长

对于这个问题,国民党内部进行了极为激烈的讨论,因为这所学校意义重大,是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组织。

作为国民党的执政者,孙中山自然拥有高于他人的提议权,但他并不徇私,一心只为革命。

而当时的孙中山的第一人选并不是蒋介石,而是谭延闿。

谭延闿此人的权力欲不高且为人相对正直,对于这一职位并不感兴趣,更何况当时他还有其他的要事处理,根本没有时间担任军校校长。

谭延闿婉拒之后,苏联顾问鲍罗廷向孙中山推荐了蒋介石。

鲍罗廷认为蒋介石不是军阀出身,没有自己的势力,在日本受过军事教育,对孙中山忠心耿耿。

在大会即将闭幕时,蒋介石最终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主席,筹划在黄埔开办学校,并被提名为军校校长。

以退为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蒋介石对这一决议是欣喜若狂的,其实不然。

蒋介石对于这一提议外在神情并没有表现出庆幸或者流露出开心,即便他知道这将是人生的转折点。

会议过后,蒋介石拜访孙中山提出辞职,然后不管当时的革命形势,将军校筹备工作交给廖仲恺后,立即返回了奉化老家。

蒋介石难道真的不想当军校校长吗?

当然不是,他对这一职务其实是志在必得,只是他要以退为进,积攒更多的政治资本,以求将来能接孙中山的班。

在永丰舰上护卫孙中山那么久的蒋介石,自然知道孙中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他完成革命。

果不其然,蒋介石回到奉化之后,孙中山便连发电报催促他服从革命的需要,尽快返回广州。

在孙中山多次的催促之下,蒋介石才晃悠悠再次南下广州,同意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一举将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机构完全握在手中。

只是孙中山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他去世后,逐渐掌握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却将黄埔军校当成了维系独裁统治的工具。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蒋介石全记录》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