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对每一个失去挚爱的人来说是一场灾难,身和心深受双重打击,大多数人在丧偶的第一年在浑浑噩噩与无尽悲伤里痛苦无助地挣扎,身边的得亲朋好友一个个说着各种安慰的话,可很多时候,他们关心,为你好的话语不仅不能带来慰藉,反而让人越发疲惫。

网友李姐说,她在丧偶的第二年删掉了所有“为你好”亲戚的微信。
下面是网友李姐的自述。
今天是丈夫周琦的一周年的忌日,我站在墓碑前,看着他的照片,他依然保持着那种温和而不失严肃的表情。
"老周,一年了。"我刚低声说完,衣服口袋里,我的手机不停地震动着,不用看也知道是那些"关心"我的亲戚们发来的信息。
"佳佳,今天要不要我们陪你去墓园?"
"嫂子,节哀顺变,一切都过去了。"
"佳佳姐,周老师走了这么久,你也该为自己考虑了..."
看着一天天“为我好”信息,我的内心莫名的酸涩,关掉了手机,没有给任何人回复,今天,我只想和周琦安静地待一会儿。
两年前的今天,胃癌带走了陪伴了我十五年的丈夫。从确诊到离世,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那六个月的时间里,我辞去了工作,日夜守在医院,陪着丈夫抗癌,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学教授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我心疼不已。
"佳佳,"周琦握着我的手,满眼不舍得目光盯着我说,"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活着,按你自己的方式。"
听着他有气无力的声音,我当时哭得说不出话,只是拼命点头。但我没想到,他走了两年,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竟会如此艰难。

从墓园回来,刚到家,手机又响了。是周琦的妹妹周婷。
"嫂子,你去墓园怎么不叫上我?我们之前不是说好一起去的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责备。
"我想一个人静静。"我疲惫地回答。
"嫂子你这样不行的,总是一个人闷着会出问题的。对了,我同事有个表哥,去年也丧偶,条件不错..."
听着手机里传来喋喋不休的声音,我挂断了电话,浑身不受控制地发抖。这不是第一次了。周琦走后刚过了百天,亲戚们就开始以"为你好"的名义,轮番上阵劝我"走出来"、"向前看",“放下”。他们给我安排各种社交活动,推荐心理医生,甚至开始介绍对象。
最积极的是我的表姐宋林。她几乎每天都会给我发来长篇大论的微信。
"佳佳,妹夫已经走了,逝者已逝,你不能总是沉浸在悲伤中,要走出去看看,明天我们社区有交谊舞活动,我给你报名了。"
"佳佳,今天路过你家附近的婚介所,有很多优质男士,你不要错过,去看看。"
"我认识一个很灵的大师,可以帮周琦超度,让他早点投胎,你也好解脱。"
每一条看似为我好的信息,却像一把刀,一点点割开我尚未愈合的伤口。他们不明白,我需要的是时间,是空间,是允许自己悲伤的权利,而不是被强行推着"向前看"。
我删掉了所有的信息,也拉黑了为我好的表姐,不是我不知好歹,是他们无法感同身受,我也不奢望她能感同身受,但我不希望他们以他们的觉度来左右我的人生。
晚上,我蜷缩在沙发上看书,看的是周琦生前爱看的书,他总说,心烦的时候看看书,会让人安静下来。
手机又震动起来,是一个微信群的消息。这个名为“帮佳佳走出低谷”的群,是丈夫走后亲戚们建的,里面有十几个人,每天轮流"关心"我的状态。
"佳佳今天一个人去墓园了,情绪好像很低落。"
"我们要不要轮流去陪她住几天?"
"我查了资料,很多网友说,丧偶后一年是最危险的抑郁期..."
“我们应该给她介绍个对象,有了新的伴侣,会忘记痛苦,能很快走出来。”
看着这些消息,突然感到一阵反胃。他们完全把我当成了一个需要特殊监护的病人。我从群里退了出来,但那种被监视的感觉挥之不去。

一夜未眠,第二天昏昏欲睡中,门铃响了。打开门,表姐宋林拎着大包小包破门而入。
“为什么拉黑我的微信?”
“唉,怎么脸色这么差。”
她放下自己的包,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口气喝掉,说道:“佳佳,你得振作起来。周琦走了一年多了,你不能总是这样。赶紧收拾一下,我带你去见个人..."
我头皮发麻,"什么人?"
"一个很好的男士,妻子前年病逝,有个女儿已经上大学了。条件很不错,有房有车..."
我猛地站起来,"姐,我现在不想见任何人,更不想相亲!"
"你不能这样,人要往前看,多见见人有什么不好?周琦也不会希望你这样的..."
"够了!"我几乎是吼出来的,"请不要假装你知道周琦希望我怎样!"
宋林愣住了,随即露出受伤的表情。"我只是为你好..."
"为你好"这三个字,像一道咒语,把我困在别人设定的框架里。他们用关心编织成一张网,而我在这网中几乎窒息。
我深呼了一口气,“我不需要你们对我好,我我的人生需要我自己走,出主意的是你们,但是承受结果的人是我,如果你给我介绍的是一个骗子,渣男,你能弥补我的损失吗?”
“你不能把人想的那么坏,他人很好的。”
“知人不知心,你能保证?”
最后表姐带着一副"不识好歹"的表情走了。但她留下的影响远未结束。接下来几周,亲戚们的"关心"变本加厉。有人不经同意就来我家"打扫卫生";有人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擅给别人我的电话号码,把我的微信推给别人。
一天天接到莫名其妙的的电话,看着一天天为我好的消息,很久没有哭的的我终于放声大哭。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些所谓的"关心"正在杀死我——杀死我悲伤的权利,杀死我独自愈合的空间,杀死我按照自己节奏生活的自由。
释放了悲伤的情绪,我拿出手机,翻看着那些"为你好"的信息。一条条读下来,我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人真正问过我需要什么。
我点开微信通讯录,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宋林、周婷、大舅妈、二姨...这些在我失去丈夫后最"关心"我的人。他们的关心像一层厚厚的棉被,在寒冬里或许是温暖,但在春天来临时,就变成了令人窒息的负担。
我的手指停在"删除联系人"的选项上,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我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按了下去。一个,又一个,再一个...
删除完最后一个,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卸下了肩上的重担。我知道明天会有电话轰炸,会有上门质问,会有更多的"不识好歹""不知感恩"的指责。但此刻,感觉自己终于能够自由地呼吸。

第二天天一亮,我关掉手机,一个人去了郊外的公园。这是我和丈夫以前常来的地方。在公园里逛了一圈,在湖边的一个长椅上坐坐下,看着平静的湖面,第一次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
没有微信提示音,没有"为你好"的建议,只有风吹过水面的声音,和偶尔飞过的鸟鸣。
回家后,我开始重新布置我的生活空间,把我喜欢的画重新挂上墙,把丈夫的书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不是像某些亲戚建议的那样收起来或捐掉。
我报名了一个英语班,学好英语是我一直想做,但总被各种理由推脱的事。第一节课上,有很多单词不会,但是我努力的学习,感到一种奇妙的快乐。
学习结束后,我去菜市场买了一些菜,做了自己喜欢吃的菜,吃完饭,我一边洗碗,一边听英文美文,虽然一个人有点孤单,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被别人打扰异常的轻松。
我换了手机号码和微信,通信录里,只有几个人。
这一次,不是因为逃避,而是因为我决定开始真正地生活——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按照丈夫希望我的那样。
我每天都在学习英语,听英文美文,听英文博客,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天天充实而又有点小幸福,没人打扰的日子我没有抑郁也不在痛苦,而是更好的生活。
希望身边的人不要用你们的思想去决定别人的人生,毕竟他的路你没有走过,不要让爱成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