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犹如一场狂风暴雨,无情地打破了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带来的不仅是撕心裂肺的痛,也让活着的人陷入了迷茫无助的困境:究竟该选择侧重孩子的未来,还是着重去追寻自己的未来呢?

大多数人有时是大多数女性,会选择孩子的未来。
网友淡然丧偶13年了,从26岁,到现在的39岁,她自从丧偶后,没有抛下孩子再嫁她人,而是陪伴孩子,孩子已经没有父爱了,不能失去母爱,最好的13年陪着孩子成长,看着孩子眼里的光一点也不后悔,现在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
她每天起床,精心准备营养早餐,送孩子上学后,又赶忙工作挣钱,只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孩子学习上遇到难题,她会耐心陪着一起钻研,到了周末,还会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户外活动,让孩子拓展视野、放松心情。
在她的悉心照料与引导下,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成绩也十分优异,正一步步朝着美好的未来迈进。她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寄托,只要看着孩子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那自己所做都是值得的。
也有的人,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邻居李大哥在妻子去世后,颓废了好一阵,把孩子交给父母和岳父母带,他去旅游散心,重新出发,在旅游的途中结识了一位女性,两人熟络后,很快谈起了恋爱。女得离异带着一个女儿,他们谈恋爱半年就生活在一起,他逐渐走出了丧偶的阴霾,让自己的生命再次绽放光彩。他说,人生不能总是停留在悲伤里,也要为自己去活。

但实际上,这二者并非只能取其一。
就像同事王姐,丈夫走后,她一边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业和生活点滴,另一边也重拾了自己年轻时热爱的绘画爱好。她带着孩子一起去户外写生,在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同时,自己的绘画技艺也不断提升。后来,她还开了个人画展,孩子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里变得更加有创造力,他们相互鼓励,一起在生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彼此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丧偶后的生活虽然布满荆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权衡、去努力,孩子的未来与自己的未来是可以兼顾的,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

丧偶成了现实,我们必须接受,大大方方做自己,我们是父母也是我们自己,让自己成为光,孩子自然寻光而来;在照亮自己的路上,也照亮了孩子的未来。
丧偶后,我是孩子唯一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底气,但是我更是我自己,我首先成为我自己,才能更好地成为妈妈。
失去了另一半,孩子是我和他唯一的血脉,我的生活被孩子填满,但我也在努力做好自己。
我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于是我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我的自愈成长故事。
每一篇文案,不仅温暖治愈了跟我一样的同命人,也温治愈了我自己。
不是因为多么有文采,才开始书写,
而是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我重新找到了那个热爱表达、充满感情的自己。
比起完美家庭,孩子更需要妈妈突破低谷的勇气
与其在丧偶的深渊里枯萎,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活成孩子的依靠。
真正的“完整家庭”是由一个闪闪发光的妈妈铸就的,而这种光芒,比任何外在的家庭框架都要重要得多,所以先成为自己,提升自己,强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