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次元,有两个关键词,传奇、原神。
如果没有传奇,上海或许会和游戏错过。
如果没有原神,上海或许难有新传奇。
上海一地占据中国游戏市场的半壁江山,并非没有来由,甚至于20多年前,更猛。
中国游戏产业的奇点,始于2001年的上海。
当时的盛大游戏引进了韩国游戏《热血传奇》,创造了中国游戏的第一个高峰:
在个人电脑普及率并不高的年代,70万人同时在线,在中国拥有6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顺便也让刚刚31岁的陈天桥在创业4年后,也就是2024年,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首富。
盛大的成功,让上海成为中国游戏的“硅谷”,如果更精确的定位,则是浦东张江。
游戏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研究要到第一线去,到最集中的地方去,要遵循“人才就近”原则。
由于有盛大,2000年代最成功的中国游戏公司,往往选择落户于此:代理《魔兽世界》的第九城市、奠定免费游戏模式的巨人网络……
同时,2004年,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永久落户上海,并逐步从单一的游戏展会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数字互动娱乐行业盛会之一,更让上海以及张江,成为全球游戏产业、游戏玩家所瞩目之地。
上海在中国游戏产业的龙头地位,也由此确立。
花无百日红!
如果说新世纪的头十年,上海扛起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大旗。
那么第二个十年,昔日多高光,就有多落寞。
简言之就是代理游戏的美好时光结束,国产游戏占据了市场主流。
同时,网游时代从端游快速迭代到了手游。
当年在张江靠代理游戏成功的盛大、九城逐步黯淡,自主研发端游的巨人、完美世界也在转型手游上因没能及时转换思维而掉队。
这十年,游戏之都是双城模式:广州、深圳,因为那里有网易、腾讯。
但上海并没有就此沉寂,新的力量正在聚集,只是阵地换了,转向了徐汇区的漕河泾。
在2010年代开始,米哈游、莉莉丝、鹰角、沐瞳、悠星等一批新企业逐步在漕河泾扎根并崛起。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上海半数以上的移动游戏头部企业和行业产值,也转移至此。
“人才就近”原则再次凸显,只是变成了“漕河泾与9号线故事”:为了上班方便,员工们往往选择在上海地铁9号线沿线安家。
从张江到漕河泾,不到30公里的路程,上海游戏产业走了20年,完成了从端游到手游的蝶变,也迎来了上海游戏产业的再次高光。
数据显示,2023年出海收入排名前30的手游发行商的海外总收入为109亿美元,其中,米哈游凭借《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在出海手游公司的年度收入榜上位列榜首;莉莉丝位列第4,悠星网络位列第8,沐瞳科技分别位列第11。
为何会是漕河泾?
澎湃研究院曾指出:1990年代,全球知名游戏开发公司育碧落户上海徐汇,随后进入游戏行业的腾讯选择了靠近育碧、EA等游戏外企的漕河泾。
米哈游、莉莉丝、鹰角、叠纸最初都注册在上海嘉定区,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去漕河泾抱团,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按照上海的说法,2020年代的上海已经形成了张江、漕河泾两大世界级游戏产业聚集地,中国游戏产业尽管已经在全国覆盖,却依然有着“海上花”的传奇。
为什么依然是上海?
或许盛趣游戏(前身为盛大游戏)相关负责人的话语能带来一些启示:上海的媒体从来没有“污名”过我们。
是啊!在2000年代网游爆发开始,不断地被舆论攻击为电子鸦片,有一个地方如此包容游戏产业,怎能不让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将这里当作“应许之地”。
可游戏大兴之地,就会进阶二次元之城吗?
未必,但上海却已准备了20年……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25年1月14日《乐游记》专栏429期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