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企“铁饭碗”之争中,国家电网和中国烟草一直是热门选项。有一位 24 岁的大学毕业生,在报考烟草公司时遭遇年龄限制。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报考烟草公司,却因为 “年龄问题” 被拒之门外。
一句网络热评 “应届身份,不如母婴传播”,更是让他五味杂陈,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出路,又在何方?
这位刚从大学毕业的 2024 届学生,在今年尝试报考烟草公司。他本以为凭借应届生身份,至少能通过报名初审,至于能否被录取则另当别论。
当他在报名页面进行基本信息采集时,系统直接弹出 “您已超出报考年龄” 的提示。
这让他感到十分困惑,毕竟自己年仅 24 岁,在他看来,这个年纪正值青春,怎么会超龄呢?
但评论区的留言却似乎揭示了背后的真相,有人直言,一些优质岗位就如同传染病一般,存在特殊的获取途径,暗指某些岗位可能早已被内定。此前也有爆料称,某些地方的烟草企业存在家族化倾向,内部人员相互帮扶的情况屡见不鲜。
实际上烟草等大型国企在招聘方面有明确规定。多数国企通常只招聘当年应届毕业生,以烟草为例,在上半年,很多当年毕业的学生还未正式离校时,烟草的招聘考试就已经结束。像 2024年毕业的学生,如果想报考烟草公司,考试往往在 2024 年上半年就已完成,而并非等到毕业后再进行招聘。如果毕业生没有提前关注相关信息,错过校招黄金时期,即便拥有应届毕业生身份,也可能失去进入这些企业的机会。
不少大学生面临着 “拼不过年龄、卷不过关系” 的艰难处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妨转换一下思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抢占信息先机。一些国企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像是烟草、电网等国企,它们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校招时间表。以烟草为例,大多会在每年 3 - 4 月、9 - 10 月发布招聘公告。同学们要时刻关注这些关键时间节点,提前做好准备。因为错过报名期,或者报名材料准备不齐全,都可能导致被淘汰。只有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才能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做好多手准备。就业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为了降低风险,可以同时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稳定性较强的岗位。这些不同类型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报考多个岗位,就如同为自己上了多重保险,增加了最终成功就业的可能性。
尝试通过技能突围。考取一些行业认可度高的证书,能极大地增加自己在简历上的竞争力。比如,对于有志于进入电网工作的同学来说,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是一块有力的敲门砖。而想要投身烟草行业的同学,烟草专卖管理员资格证会为自己的求职之路添砖加瓦。这些证书不仅是对个人专业技能的一种肯定,也能让招聘单位在众多求职者中更快地注意到你。
拥抱市场化选择。新能源、科技类民企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它们对年龄限制相对宽松,薪资涨幅空间也更大。像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对应届生开出年薪 20 万 + 的岗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企业注重人才的能力和潜力,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回报。所以大学生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就业选择,要勇于关注和投身到这些充满活力的市场化领域,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职业发展。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尽早规划、抓住应届身份、提升专业能力,才是打破隐形成见的唯一出路。
真正的“铁饭碗”不是某个行业,而是个人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