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乌尔善,我第一次踏入“二次元”

晓露每日娱乐 2024-08-07 01:09:51

如果大家留心《异人之下》片尾字幕,会发现很多《封神三部曲》主创的名字。

—— 乌尔善

提到乌尔善,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起古典魔幻的标签,或许还带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史诗感。

我们熟悉他的《画皮II》《寻龙诀》,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去年大火之后,更多人加深了对他的银幕印象。

没人能想到,他这次却带着一部充满二次元味道的《异人之下》空降暑期档,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这次深度对话中,外滩君能感受到,《异人之下》并不是一次容易的尝试,即便如此,乌尔善还是义无反顾地闯进了国风异能二次元世界。

大量的影迷群体,也冲着乌尔善的名头,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有人很喜欢这个五彩斑斓的“异人世界”,也有人感到影片过于热闹。

原著《一人之下》连载仅八年便破300亿点击量,被誉为“国漫之光”,完全现代场景的少年异能战斗故事。

这次的类型是开创性的,乌尔善称其为“国风异能电影”,从题材到画面、风格都未曾在国内银幕见过,压力可想而知。

“这是令我们骄傲的一部漫画作品,希望用电影的方式介绍给更多观众,让大家为国漫自豪。”

乌尔善依旧有着我们熟悉的两面性,一面是松弛的艺术追求,对漫画、流行音乐、二次元等不同领域的青年文化信手拈来。

他的另一面更像实干家、老板甚至校长,从2020年到如今上映整整4年时间,继续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道路打造“电影工业化”。

如同《封神三部曲》时所做的那样,《异人之下》又开了一次训练营,把胡先煦、李宛妲等小年轻高压锻造,武打、表演甚至脱口秀,出师后令人刮目相看。

以下来自乌尔善导演的口述(有轻微剧透):

从神话史诗到二次元

电影《异人之下》和《封神三部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它决定了整个创作的所有思维方式和电影语言的组织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以《封神三部曲》来说,神话史诗它需要强调历史的厚重感,整个电影的庄严气质和恢弘的表达方式,还有它主题所设定的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表达。

所以我们用了大量中国古典元素的组合,文本上是几百年前的小说,视觉元素是殷商的青铜文化,宋人的山水,元明道教水墨画。

到了《异人之下》这样的国风异能电影,它就带有流行性、娱乐性等非常青少年文化的特点。

所以在影片里我们组合了当下很多的流行文化元素,动画、电子游戏、手机短视频和弹幕,音乐部分不只糅杂了嘻哈、摇滚,还有民歌和西方交响乐。

电影里角色的心境,有一些是和现实中青少年接近的,比如主角张楚岚(胡先煦 饰)是遵循家人的期望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柳妍妍(兰西雅 饰)、风莎燕(那尔那茜 饰)和父辈也有类似的问题。家里逼着孩子学不喜欢的本领,或是催她赶紧嫁人,她们又想要自由。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来自我们当下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

没看过漫画的人也能懂

《一人之下》原著故事连载了九年,到现在还没有完结。现在我们作为电影创作,要把庞大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浓缩,到底选择哪些段落,是要特别谨慎考虑的。

最后我还是决定,先把故事的开端部分先讲给观众,因为“异人”的世界观能让没看过漫画的观众马上了解。

其中两位核心人物张楚岚和冯宝宝(李宛妲 饰),以及他们俩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变化,放在第一部电影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在电影改编剧本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最基础的东西:世界观、核心人物、主干的情感线,然后把它装进一部两小时的故事里。

对不一定看过原著的电影观众来说,我们就要把这部分故事做高度的电影化呈现。

“脱口秀演员”胡先煦

和《封神三部曲》一样,《异人之下》中这些年轻演员需要通过训练营来学习、锻炼、选拔,其中涉及到几个不同的方面。

这部电影的表演方式是偏向喜剧的,有漫画中那种轻松幽默的调性,它不是一种写实的表演方式,大家打开自己的天性,来尝试更有喜剧色彩的表演。这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排练,找到既夸张又不违和的分寸。

另外,这些角色每个人都有“功法”,看起来是普通的大学生、街头小女孩,其实都是隐藏的高手。我们设定的武打风格是以中国传统武术体系为基础,这些年轻演员有大量的动作戏,所以很多时间用来练武。

每一个角色先是通过公开海选,然后进入训练营,参加表演课和武术课,三轮考核包括定妆、文戏、武术等等,最终才决定角色最后的归属。

胡先煦饰演的主角张楚岚,是那种扮猪吃老虎型的,表面上比较贫、没什么底线。

我原来看过他小时候的一些表演,挺活泼可爱的,特别松弛。但后来20岁左右来到剧组,可能因为成熟了就有点羞涩内向。

为了给他找一个方法来打破这种内敛,我就给他布置作业,每天必须在食堂给剧组所有工作人员讲脱口秀,要逗他们笑,别人不笑就接着说。他坚持说了两个多月,每天一个段子,特别认真。

这也是在训练他如何面对尴尬,就算冷场了也要继续逗笑别人,这是张楚岚生存的状态。

在“异人”世界里他通过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来减低自己的危险,所以任何尴尬的情况,他都会用幽默来化解。

金龟子第一次改了发型

这次一些配角的选角,比如“四张狂”,外界有不少讨论。在我的设想里,他们还是尽量要接近漫画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

比如窦梅是很娇小的形象,高宁就该是很胖很高的,站在她旁边有反差感,这些在漫画里是非常直观的,所有人物形象都被画得很具体了,我们要尽量让演员去接近。

窦梅的演员其实不好找,娇小的中年女性,又要很优雅,我当时想了一下好像从演员范围里没见过什么这样的形象。

后来我突然开了下脑洞,想起了当年的“大风车”,想起了刘纯燕老师,冒昧联系了她。她一开始不太愿意参与,因为没怎么当过演员,电影对她是很陌生的行业,而且形象颠覆非常大。

结果没想到,她的女儿是《一人之下》漫画的粉丝,强烈建议她要来试一下,所以真挺有缘分的。

大家印象里的“金龟子”永远是那个可爱发型,你可能从来没见过她这个发型之外的造型。《异人之下》里第一次换成这样有点知性美的发型,第一次穿了短裙,第一次穿了高跟鞋……

刘纯燕老师自己一开始还觉得很别扭,但我们都说这个造型很适合她,很舒服很优雅,慢慢就接受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窦梅这个角色把说话当做武器,通过抚慰让对方意志沉沦。刘老师的声音就特别有魅力,她不只是外在形象像,嗓音也有一种摄魂夺魄的力量。

毕竟她要说个什么话,咱们小朋友都得听,对不对?

落到实处的电影工业化

我所理解的电影工业化,有三个维度。

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比如《封神三部曲》是神话史诗类型的探索,而《异人之下》就是另外一种全新的类型,我们概括为国风异能漫画改编电影,我们尽量做到符合漫改电影的风格美学和制作标准。

第二是科学的制度管理方式。大家如果回头看去年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通过大量的幕后花絮vlog可以了解到,我们创作电影时整个的工作流程,每个部门的运作过程等等。

在《异人之下》里,我们依然沿用了这套工作流程,大家如果注意片尾字幕,可以看到好多《封神》主创的名字,我们的核心团队是同一拨人,做了完全不同类型的探索。

第三是演员的塑造培养。《封神》里推出了许多年轻的演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感受。在《异人之下》里我们又通过训练营推出了另一批年轻演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新技术的应用,在《封神第一部》里大家看到了电脑特效制作的一些数字角色、数字生物。这次在《异人之下》里追求的视觉风格比较漫画感,所以在视效方面追求一种风格化和创意性。

电影中有18分钟的一段回忆段落,我们用了真人摹片动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演员真人表演剧情,然后整体来做数字扫描,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赋予绘画风格,做成了18分钟的摹片动画。

期间我们解决了人工智能影像的一些很难处理的问题,画面跟踪、跟读闪动、画质问题等等。我希望这次新技术的运用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未来我们制作动画的方式有更多的选择。

0 阅读:0

晓露每日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