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效力7人,N条诡计百发百中,远胜诸葛亮堪称三国第一聪明人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27 15:06:09

他一辈子给7个主子卖命,使出了无数计谋,而且回回都能成功。要说聪明,他可比诸葛亮还厉害,说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也不为过。

这个人牛的地方,不在于他一辈子跟过7个老板,而在于他每次都能得到这7个老板的信任和重用,这真的挺强的。并且,他不像吕布那样,被人说成是反复无常的不忠之人。他能在这么多老板之间周旋,情商得有多高,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这个度他把握得特别好。

《三国志》里有这么一笔,说是在元年二月的壬戌日,大中大夫贾诩被提拔做了太尉。对,就是他,贾诩。到了公元223年,贾诩平静地走完了他77年的人生路。曹丕这个人啊,心眼小,爱记仇,曹洪被他贬成了老百姓,司马懿一直被他打压,于禁也被他好好羞辱了一番。可偏偏贾诩,在曹丕手下过得挺滋润,一直到老。不管是脑子还是为人处世,贾诩绝对是三国里数一数二的聪明人。

贾诩是在公元147年,于凉州的武威郡呱呱坠地的,那时候东汉还稳稳当当的,没啥大乱子。刚开始,贾诩只是通过选拔,当了个孝廉这样的小角色。时间一晃,来到了公元189年,董卓掌控了皇帝,借此号令天下,他看中了42岁的贾诩,让他做了平津都尉。这样,董卓就成了贾诩的第一个老大,毕竟他们都是凉州人嘛。没过多久,贾诩又被调到了董卓的女婿牛辅那里,当起了军中的智囊。

牛辅没了后,贾诩转头就跟了李傕和郭汜,说到底,他们都是凉州人,算半个老乡。后来李傕和郭汜自个儿闹翻了,也都死了,贾诩就跑到张绣那儿去了。张绣被曹操给收拾了,52岁的贾诩也就顺势投了曹操。曹操一走,他又跟着曹丕干。在曹魏那边,他待了二十多年,一路升到太尉,那可是三公之一的大官。虽然前前后后换了七个老大,但他最后竟然还是过上了挺滋润的晚年。

这事儿跟贾诩的那些狡猾手段关系密切。

第一招妙计:咱们干脆带着大伙儿往西边去,一路上招兵买马,直接攻打长安,给董大人报仇雪恨。我跟李傕、郭汜两位老兄说,别怕死,有时候得豁出去才能活,干脆拼了,打下长安,宰了王允,给董卓讨回公道。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他们真就把事儿给办成了。真够狡猾的!

第二条计谋:张绣偷袭了曹操,曹操的军队吃了败仗,两个儿子也死了。在宛城那一仗,曹操痛失了他的贴身护卫典韦、大儿子曹昂,还有侄子曹安民。这场突然袭击,其实是贾诩给张绣出的一个狡猾点子。真是太阴险了!

第三招妙计:曹操比袁绍更得民心,比袁绍勇猛,用人上也比袁绍高明,决断力更是胜过袁绍。有这四大优势,却半年没能拿下胜利,就是因为曹操太过求稳。要拿定主意,迅速行动,很快就能搞定。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眼看粮草快没了,心里有点打鼓。这时贾诩给曹操打气,还让他听许攸的,偷袭乌巢。结果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这招真是太绝了!

第四个策略:要是咱们能借着原来楚地的富足,好好犒劳下将士们,再安抚好老百姓,让他们都愿意在家乡安居乐业,那根本就不用兴师动众,江东那边自己就会乖乖投降了。这是在曹操铁了心要打赤壁之战之前,贾诩给他出的主意,劝他别急着打,先把荆州管好,江东那边不用打就会投降。可惜曹操没听进去,结果还真是被贾诩给说中了。真是太神了!

第五个策略:我私下琢磨着,那些大臣们,既没防备也不擅长应变,就算皇上您用天子的威严去压他们,也不一定稳赢啊。夷陵之战结束后,曹丕琢磨着要去攻打吴国,但贾诩出来阻拦,说现在不是好时机,建议先搞好国内政事,再考虑打仗的事。可曹丕不听,执意伐吴,结果显而易见,他输了。这也太不明智了!

贾诩这辈子使了数不清的妙招,无论是小范围的打斗,还是整个天下的走向,他都判断得特别准。这些妙招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让他成了三国里最聪明的人之一。而且,贾诩还活得挺长,在某些方面,他的心眼儿比诸葛亮还要多。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