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眼中的大唐盛世,只是一个蛮横的国度,使人费解

诗情画音 2023-06-04 18:25:55

中国古代以唐代为代表,其军事和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使到了现在,唐代的魅力依然存在,且不说有多少古迹,单说那条“唐人街”,就让人叹为观止。邻近的古代印度对唐朝的评价完全出乎意料。

629年,也就是贞观三年,玄奘唐僧出发,前往印度,途径凉州,经过玉门关,跋涉五十万公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631年抵达了目的地,从那以后,他走南闯北,学习佛教,在印度声名鹊起,最终在645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唐僧在印度结识了许多印度人,他们眼中的唐代究竟是怎样的?

玄奘在印度旅行时,吸引了北方印度戒日王朝的创始人,也就是戒日王。戒日王在位期间,有一次玄奘来印,他接待了玄奘。642年,戒日王在京师曲女城盛情接待唐僧,并与其有过一段交情,这段交情被载入《大唐西域记》。戒日王先是问道:“阁下从何而来,何故至此?”玄奘道:“我乃东土大唐人,是来取经的。”

    

戒日王道:“朕曾听人说过,有一位皇帝,年幼聪明,身手了得。昔时天下大乱,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民不聊生,但秦皇有远见,仁爱天下,救苦救难,平定天下,教化天下,德泽远洽,独尊外邦,尊为臣民,百姓安居乐业,唱了一首《秦王破阵乐》。久仰大名。盛德的名声是真的吗?大唐为何如此?”

戒日王对李世民有所耳闻,但也只是听闻其智谋,并无轻蔑之意,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属实,便去问玄奘,以示皇帝之心,没有轻蔑大唐,只是在百姓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玄奘要回来,烂陀山的和尚听到这个消息,都想要玄奘留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

《全球通史》:“中国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野蛮民族;他们轻蔑宗教和佛教,所以佛祖才没有出生在那里。那里的人,心胸狭窄,性情暴躁,没有一个圣人能去。那儿天气严寒,地势险峻,你应该再考虑考虑。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对于唐代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野蛮民族”的基本观点。最好笑的是,唐代被认为是一个开明的国家,而印度的和尚们,竟然把唐代描述成了“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连圣人都不愿意入内”,这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

 

事实上,在古代,交通不便,所以他们对唐代的了解也不是什么荒谬的事情,因为他们之间的联系很少,所以对唐代的了解很少。刘慈欣在《三体》中说了一句话:“弱者与愚者并不是阻碍我们生存的因素,而是狂妄”,如果因为傲慢产生,大唐只是一个渺小的野蛮国家,心胸狭窄,性情暴躁的片面认知,这就是最大的威胁。

一切狂妄的文明,最后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印度在过去,一向高傲自大,但最终还是被异族所控制;中国的大清,自从鸦片战争结束后,就一直骄傲的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结果就是被羞辱了一百多年。

1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