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12集团军34师执行摩步旅编制,为何驻防安徽滁州?

太空记吖 2025-04-16 09:52:34

二野劲旅第12集团军34师,1998年改编为摩步旅,为何将旅部驻防安徽滁州?

第12军34师在1985年被改编为第12集团军34师,当时执行的是北方乙种师编制。不过很快又在1998年,被缩编为摩步第34旅。看似是一支被缩编的乙种师,实际却拥有“二野劲旅”的名号。

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45年成立的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一支队。但要是从根上论,甚至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黄麻起义后的红军火种。

之后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386旅771团这些响当当的部队都成了它的前身。解放战争初期正式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第六纵队16旅,这也是34师的直系血脉的开始。

16旅作为刘邓麾下中野老六纵的主力之一,特别能打硬仗,特别听指挥,是这支部队的标签。1946年定陶战役中,他们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全歼了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创下中原战场首次全歼整编师的纪录。

到了淮海战役时,他们又和国民党王牌军黄维兵团硬碰硬,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过程中硬刚国民党“老虎团”,最后靠拼刺刀拿下的阵地。正是这些战绩让34师在后来二野系统里,赢得了铁血劲旅的威名。

1949年初该旅正式改编为第12军34师,继续跟着二野走遍大半个中国,参加了刘邓大军的所有关键战役。其当时下辖番号为100团至102团的3个主力团中,100团的前身是老红军底子,战斗力超强号称二野最强主力团。

朝鲜战争爆发后,34师改编为志愿军第12军34师入朝参战。其中参与的最著名战役便是战上甘岭战役,当时15军45师血战上半场,伤亡惨重。

34师和兄弟部队31师接下了下半场并死守高地。在坑道里缺水断粮的情况下,扛住了美军190万多发炮弹,最终守住阵地为战役胜利立下大功。

1954年回国后34师先是驻防浙江金华,后来又增设了炮兵团和坦克团等单位,并不断在苏北皖东各地调动驻防。

最终在1998年面对50万大裁军,开始接受早期的师改旅改革。这时候34师已经驻扎皖东快10年了,经过改革后部队也变得更加精干,并将旅部设立在安徽滁州。

滁州这个位置太关键了,东边紧挨着南京直线距离就50公里。西边连接合肥,北边还是淮河,南边更靠着长江。

京沪、宁西、合宁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11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而且滁州军分区早就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连我军首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都设在这里。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与设立在徐州的第12集团军机关形成联动。

第12集团军机关设在徐州可不是随便选的。徐州是五省通衢,京沪陇海铁路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徐州到滁州也只有200多公里,刚好形成战略纵深。

徐州坐镇枢纽,滁州卡住东南门户,这种战术布局既控制了交通线,又能快速支援长三角和中原两个方向。不过随着新一轮的军改,第34旅也转隶东部战区第72集团军,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看了第12集团军34师的发展,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121

太空记吖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