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对于国产历史良心剧《雍正王朝》而言,情形也是如此:一千人来看,就会咂摸出一千种味道来。这也即是《雍正王朝》成功的地方。
从剧情的安排来看,《雍正王朝》的导演显然将44集的剧情一分为二,前半部着重讲雍正即位前的创业场面,这其中尤为引人入胜的便是“九子夺嫡”。此时的雍正算不上主角,被八爷的光芒压制得喘不过气来;后半部开始将目光聚焦于雍正身上,浓墨重彩地叙说他的施政和改革。
另外有人觉得《雍正王朝》实际的主角是康熙。整部剧一分为二,前半部分讲述的是康熙执政时的场景。很显然作为一国之主的康熙叱咤风云、杀伐决断,是最吸引人的角色;后半部分则讲述的是康熙死后的场景,虽然雍正皇帝夺嫡成功,即位称帝,但与之前的康熙相比,显然风头和气场上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这也恰到好处地反衬出康熙是此剧的主角这一点。
当然作为“一千个人”中的一员,站在我的角度而言,我则看出了另外一种“味道”:整部《雍正王朝》,就是一部反面人物——八爷的创业史,既有“屡战屡败”的悲催,更有“屡败屡战”的坚挺。
作为该剧的反面人物,八爷这个人实际上是值得同情的角色。因为出身卑微:“辛者库贱婢所生”,自一出生就不受康熙待见,甚至于病倒了都不去过问。这对于以仁义治天下的康熙而已,实属罕见的“狠心”。
曾几何时,别的阿哥生病住院,康熙都要嘘寒问暖一番,彰显一个父亲该有的仁慈。尤其是赫舍里所生的二阿哥,在其生病之时更是熬夜守护,出生两岁便被立为皇太子,使其享尽了父爱。
康熙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给全国百姓立一个人设:你们的皇帝康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君父,他仁爱有加、菩萨心肠,作为他的百姓该是多么的幸福。
但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老八,就是因为出生卑微便被打入冷宫、冷眼相看?实在令人费解。亦或是康熙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不想让“辛者库贱婢”染指皇位?
不过即便康熙怎么打压老八,老八终究没有气馁,不仅没有在孤独的病重含恨去世,反而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而且越战越勇,目光如炬地瞄准了康熙屁股下面的椅子。
相比于少年得宠的太子,以及正宗血统的老大、老四们,“先天存在不足”的老八自然内敛很多,在他身上并没有表现出皇子应有的优越感和颐指气盛,反而更多的是柔和和宽厚。不论位尊位卑,他都笑脸相迎、礼数有加,给人一种亲切和善的感觉。
当然,老八并不是“脾气好、能力差”的典型代表,反而他才能卓著、做事圆润,领袖气质极佳,使得他毫无悬念地成立了八爷党,不仅招纳了正宗皇室血统的九爷、十爷、十四爷为其马首是瞻,更是网络了朝中一干大臣为其效命,以致于“满朝都是八爷党”,实力大得让康熙后怕。
也正是因为八爷的能力和实力,即便康熙几次打压,八爷仍旧没有退出夺嫡之战,坚持到了《康熙王朝》前半部戏份的最后一刻——夺嫡前夜,并怂恿九爷、十爷闹事。要不是导演故意使绊子,八爷“屡战屡败”,准备妥当的八爷完全可以让墙头草隆科多念出一份八爷继承大统的圣旨。
老四继位当上了雍正皇帝,《雍正王朝》进行到第二半部分戏份。按说大局已定,八爷是没一点希望了。但是倔强的八爷仍旧不死心,继续发扬出了“屡败屡战”的优秀品格。除了在科举舞弊案、山西库银案处处给雍正使绊子、造笑话,还顺势胁迫了雍正的儿子弘时,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一枚棋子。
随后待雍正一头扎进业务工作中不能自拔之时,八爷又开始“屡败屡战”地筹划追寻皇帝位的创业之举,并暗中做了周密筹划:让隆科多反水,搞定旗主王爷。
等到雍正下诏旗主王爷来京整顿旗务之际,便借机发难,梦想着逼迫雍正退位并禅位于弘时,随后自己再以摄政王的身份总揽朝政,让弘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
要不是导演再一次使绊子,导致如此周密部署的八爷再一次“屡战屡败”,不然按照剧情的发展,拥有着“屡败屡战”之坚挺的八爷必将大获成功。
所以说,《雍正王朝》就是一部反面人物——八爷的创业史,既有“屡战屡败”的悲催,更有“屡败屡战”的坚挺。
从《博物通书》看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多情小宝 20-07-10 关注  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 图1 《博物通书》封面注明年代:耶元1851年,西医士玛高温译述 “先轸”、“牛肉好吃”等网友认为,《博物通书》本系中国本土的科技著作,被传教士玛高温篡改为从西方向中国传播的科技著作。理由为:1、传教士玛高温是一个传教医生,怎么懂电磁学?2、《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标记不是西文字母,而是“甲、乙、丙、丁”等中国的天干地支。3、《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人物为中国人模样和装束。4、耶元1831年11月,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电磁感应的实验结果,而《博物通书》著述为耶元1851年,从西方传到中国的速度太快,这也不符合西方技术封锁的特点。5、将电磁称为为“气”,正是中国传统对电磁的描述方式。 以上理由均很有价值,但尚未构成铁证。《博物通书》一共45页,除了宣扬宗教之外,纯为技术描述,若传教士有篡改,实难考证其内容的真正年代。所以本人找来《博物通书》一书详细揣摩,终于找到《博物通书》